揭开武夷山的神秘面纱

2024-10-30 07:50 阅读
当代江西

IUCN绿色名录证书

“初见东南第一峰黄岗山,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古木参天,在青云笼罩之下,尽显原始森林的神秘与奇幻。”

近日,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授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保护地绿色名录”称号,这处千峰云集、万物共生的山林大地再次受到全世界的瞩目。

自2014年推出以来,绿色名录已成为衡量保护地状况的全球标准。而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的成功入选,更进一步揭开了这座山的神秘面纱。

武夷山大峡谷。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管理局供图

 

01

遇见武夷 林瀑竞秀

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地处铅山县南部,武夷山脉北段的西北坡,总面积279平方公里,占武夷山国家公园总面积的21.8%。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座,其中,海拔2160.8米的黄岗山和海拔2128.5米的独竖尖分别为江西第一和第二高峰。

峰林竞秀,你定会惊叹它的俊秀与壮美。初见东南第一峰黄岗山,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古木参天,在青云笼罩之下,尽显原始森林的神秘与奇幻。山顶,如草原般柔美平和,遍地是厚厚的草甸。这些群峰里,与黄岗山相呼应的是独竖尖,它以山花古树、奇峰险壑而称美,因山高林密、路途艰险,人迹罕至,也成了很多驴友向往穿越的涉足之地。

海拔1891.4米的五府岗,因远眺江西“广信府”“饶州府”,浙江“衢州府”,福建“建阳府”“南平府”五府而得名,站在山头,万家灯火尽收眼底。过风坳,海拔1887米,万仞绝壁处是众多的清泉、飞瀑、山涧、溪流,有“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之境。七星山、仙山岭、白塔山、黄连木山等千峰云集,一山一奇,一水一幽。

日出黄岗。徐新宇/摄

云卷云舒,你定会欣赏它的包容与豪迈。若是夏末初秋,漫山黄花随山岗起伏涌向天际,将蔚蓝的天空映衬得更加明静悠远。苍穹下,与蓝天共舞,让人感觉自己是自由随风的一片云彩。沿花径拾步而上,临绝顶后俯视群峰,看万山匍匐,会当凌绝顶,舍我其谁的豪迈会让你不由地长啸,让声音响彻山岗。

这个时刻,你最接近的只有云了。白云时而滚滚而来,像华盖笼罩;时而盘旋奔流,如苍龙翔飞;时而飘渺而来,似情窦初开。有时云倏地将日光遮住,一会又被日光洞开一个天眼,惹得天空霞光万丈,将满山的黄花惊得“眉飞色舞”;有时云玩倦了,会忽地离去,留下一片湛蓝纯净的天空。

飞瀑奔流,你定会感叹它的妩媚与逍遥。从黄岗山到铅山北境最低处的信江,中间有万千溪流百折不挠,万千飞瀑奔腾呼啸。有着“中国东南第一大峡谷”之称的武夷山大峡谷横贯南北,群山中蜿蜒曲折的急流将山劈开,谷底云蒸雾霭,溪水奔流,深潭星落,民居静野,无不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让人心怀惦念的还有“情侣瀑”,两道飞瀑,一瀑婀娜妩媚,一瀑豪迈阳刚,在青山大地画一个“人”字,飞奔在群峰里,珠飞玉溅,述说绵延不绝的情话。

擂鼓岭瀑布。

 

02

感恩武夷 万物共生

每当海啸警报,这座横跨我国东南的山脉,群峰列阵,万木争雄,以排山倒海的力量,与风暴抗战,最终化为涓涓细流,滋养万物。

武夷山(江西片区)平均海拔约1200米,被誉为“千峰之首”的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由于山势陡峭,群峰林立,挡住了西北寒流的侵袭,使这个地区常年云雾缭绕,气候湿润。

南方铁杉。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管理局供图

植被垂直带谱完整。复杂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让武夷山成为许多古老孑遗物种的“世外桃源”,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从低海拔至高海拔依次能够看到毛竹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等层次分明的森林植被类型。

生物物种品类丰富。江西片区以占江西国土面积的1.7‰,保存了江西45.1%的高等植物和57.7%的野生脊椎动物遗传基因,被誉为“世界生物模型标本的产地”。截至2024年8月底,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共记录各类生物物种5099种,其中高等植物2862种、脊椎动物638种、无脊椎动物1599种。

珍稀动植物频频亮相。最珍贵的当属“黄岗三宝”之一的黄腹角雉,它头顶黑色羽冠,长着栗褐色的羽毛,布满淡黄色的圆斑,如珍珠镶嵌,脸部裸皮朱红,有翠蓝色与红色组成的艳丽的图画。最易见的是我国特有第三纪孑遗植物、珍稀濒危物种,有植物界的“活化石”之称的南方铁杉。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内保存有全国连片分布面积最大的南方铁杉林,面积达1560公顷。

除了南方铁杉,红豆杉、黄山木兰、紫茎、天女花等珍贵花草树木,随处可见。若步行,一不小心你能看见藏酋猴、松鼠在林间跳跃,或遇到优雅的白鹇,俯身还能在清溪里见到静伏的蝾螈与石斑鱼,林间,到处都是身着华丽艳装的蝴蝶嬉戏飞舞。

毛竹林。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管理局供图

 

03

相伴武夷 茶香万里

众所周知,武夷山是红茶的发源地。早在明清时期,铅山河红茶就已出口欧洲。

河红茶因原产地在铅山县河口镇而得名。据《中国商品大辞典》载:河口红茶简称“河红”,始于明代,古称“江西乌”、亦称“河红工夫茶”、俗称“河红茶”。

河口红茶。

因为一座山,与茶相伴。铅山县制茶历史悠久,据《铅山县志》记载:“早在宋代铅山就出产周山茶、白水团茶、小龙凤团茶。”辛弃疾寓居瓢泉品小龙凤团茶,口齿生香,回味无穷,他在《水龙吟》赞道:“其外芬芳,团龙凤片,煮云膏些。”

清朝乾隆年间,河口茶行多达48家。清光绪年间“河红”年产4-5万箱。明清两代铅山河红制作技艺传遍全国红茶产区,素有“铅山河红传四方,河帮茶师遍天下”美誉,堪称“红茶鼻祖”。

兴旺发达四百余年的河口茶业,不仅创有一套精湛的制茶工艺,还培育出一批制茶技术人才。他们的足迹遍布赣、闽、浙、皖、湘、鄂诸省及上海、广州地区,被中国茶界称为“河帮茶师”或“江西帮茶师”。河帮茶师技术高超,他们世代相传,却有不将技术外传的规矩,每逢茶季,便被各地茶行请去做茶。

当代茶圣吴觉农在相关著作中提到,“清朝道光年间各省纷纷生产红茶,至于红茶技艺向外传播,其传播的主要路线,可能是先由武夷山桐木关传到江西铅山河口镇,再由河口镇传到修水,后又传到景德镇,后来又由景德镇传到安徽的东至,最后才传到祁门”。

河红贡芽。

因为在武夷,香飘万里。明代中期,因朝廷海禁,武夷山脉南北两坡福建、江西两省十六个县的茶叶齐聚铅山河口镇,经河帮茶师的精选,制作成茶汤霞红澄亮,兰香淡雅,滋味鲜爽的河红茶。该茶被誉为“茶中皇后”,是中国首次出口的红茶。

于是,红茶以福建武夷山下梅村为始点,到达河口从信江扬帆启航,入鄱湖,进长江。一路逆赣江经梅岭到达广州,经十三行漂洋过海到达西欧各国。一路到达汉口,之后跨黄河,越太行,一路向北,从山西过雁门关进张家口,从内蒙古到达恰克图而进入俄罗斯,行程一万三千余里,被称“万里茶道”。

万里茶道的时光虽已久远,但这段灿烂的历史已融入每盏的河红里,有着千山万水的遐思与风情。

依托武夷山水,铅山走上了“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结合”发展之路。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1.1万亩,河红茶产量4400吨,综合产值15.2亿元,获评中国茶叶百强县。茶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大引擎”,正重现武夷茶香四海的盛景,让武夷这片神奇的土地,人与万物和谐共生。(丁智)

 

编辑:吴梦婷

审核:温小强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