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如何保暖不捂汗?医生:家长要这样给孩子穿衣

2024-11-04 16:03 阅读
大江网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杨弋仙、刘洪全媒体记者杜宇蔚报道:秋冬季节气温骤降,孩子的穿衣问题是家长关心的大事。穿太少了怕感冒,穿太多了又怕出汗着凉,怎么才能让孩子穿得既保暖又不捂汗?大江新闻客户端就此采访了江西省儿童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刘洪。

  洋葱式”穿衣法:多层穿衣,冷热随时调。刘洪建议,秋冬季节温度变化大,尤其早晚温差明显,家长可以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即给孩子穿多层衣物,像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叠穿。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更暖和,且方便增减。多层衣服之间的空气能形成隔热层,比单一厚衣服更保暖。研究表明,穿多层薄衣服比穿一件厚衣服更能有效维持体温。多层穿衣的另一个好处是灵活,可以根据温度变化随时增减衣物,适合应对早晚温差大或室内外温度变化的情况。刘洪推荐,孩子内层可穿透气的棉质内衣,中间穿保暖性好的毛衣或抓绒衣,外面穿防风防水的外套或羽绒服。这样既保证了保暖效果,又能在孩子活动或进入温暖环境时随时调整。

  穿衣原则:比大人多一层,适度保暖,值得一提的是,孩子的体温调节能力不如成年人,通常情况下,建议孩子穿衣要比大人多一层。这是因为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散热比大人快,但同时他们的免疫系统还在发育,容易因为寒冷而受凉。但是,穿多了并不意味着更好。家长可以通过摸孩子的后颈来判断穿衣是否合适。如果后颈温暖且没有出汗,那就是穿得正好。如果后颈冰冷,说明穿少了。而如果后颈发热或出汗,说明穿多了需要减衣物。

  避免捂汗:出汗更容易感冒,很多家长因担心孩子着凉,而给孩子穿得特别多。但如果孩子在活动时出汗,反而容易感冒。孩子穿多了出汗后,汗液蒸发会带走体表热量,当冷风一吹,温度骤降时更容易受凉,导致感冒。因此,刘洪建议,家长不仅要考虑保暖,还要注意衣服的透气性和活动时的调节。在室内,如果家里暖气充足,应适当减少衣物,防止孩子在活动后出汗。在户外活动后,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以防孩子着凉。

  根据室内外温差,在出门前后调整穿衣。刘洪指出,秋冬季节,室内外的温差较大,孩子进出室内外时最容易感冒。这时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的穿衣调整。出门前要穿好外套。别等到孩子走出门再穿外套,应该在出门前就穿好,以免一出门冷风直接吹到身上。同时,进屋后要及时脱外套。进入暖气较足的室内后,立即帮孩子脱掉外套,避免孩子过热出汗。这些细节看似简单,却是预防孩子感冒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室内温差较大的环境下,如商场、学校等地。

  要重点保护孩子的头、手、脚。头、手、脚是孩子散热最多的地方,这些部位如果不保暖,孩子的整体体温很容易下降。因此,家长出门时要注意给孩子这些部位的额外保暖。其中,对于头部,戴上帽子可以有效防止头部散热,特别是在有风的天气里。研究表明,人体大约有30%的热量是通过头部散失的。对于手部,戴上手套不仅能保暖,还能保护孩子的皮肤避免干裂。至于脚部,要穿上保暖的袜子和防水的鞋子。孩子的脚容易出汗,选择吸湿性好的袜子尤为重要,既能保暖又防止捂汗。

  根据不同地区气候调整穿衣。中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较大。刘洪表示,家长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区情况灵活调整孩子的穿衣搭配。北方气候干冷,秋冬气温低、空气干燥,家里通常有暖气。建议在室内给孩子穿轻便的衣物,出门时加厚外套。南方气候湿冷,冬天潮湿阴冷,室内也较为寒冷,建议孩子在家中也要穿上较保暖的衣物,夜晚睡觉时可以适当增加被子,避免受凉。

  要注意室内温度与湿度管理。许多家庭在秋冬季使用空调或暖气保持室内温暖,但长时间待在过于温暖、干燥的环境里,可能会引发呼吸道问题,如喉咙干燥或皮肤干燥。刘洪建议,应保持适宜的室温。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8-22°C为宜,避免温度过高引起孩子不适。同时要增加空气湿度。使用加湿器或在室内放置水盆,保持湿度在40%-60%之间。湿度过低会导致呼吸道干燥,从而增加感染风险。还要定时通风。即使天气寒冷,室内也需要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减少空气污染物的积累。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孩子体质不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有差异,家长要从孩子的实际需求出发,灵活应用穿衣准则。除正确穿衣之外,健康的饮食和作息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让孩子身体强健少生病。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