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赣江源头的生态“账单”
赣江源头原来在这里
赣江是江西的母亲河,全长800多公里,流经5个设区市的20多个县(市、区),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8%。可你知道赣江的源头在哪里吗?
关于赣江的源头,自古以来众说纷纭。
《山海经》称“赣水出聂都东山”,即崇义县聂都山东段。解放初期,江西省水利部门将武夷山脉瑞金境内的黄竹岭定为赣江源头。1985年版《江西省情汇要》也称“赣江正流,发源于赣闽交界武夷山的黄竹岭”。还有资料认为赣江发源地在南岭或福建省长汀县新乐山。
1983年8月,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教师安阳到赣江源考察,发现赣江源头或许并不在黄竹岭,而在石城南部的石寮岽。
2001年,一支赣江源头科学考察组深入赣江上游各支流腹地进行综合性考察,经实地反复考证,确定石城县南部与瑞金交界处的石寮河南溪的石泉1号为赣江的源头,此点位于东经116°21′40″,北纬25°57′48″,海拔高度为1110.8米。至此,赣江源头点位完全确立了下来。
事实上,为更好地保护赣江源,石城县早在1998年就建立了赣江源头县级自然保护区,瑞金市2001年建立了瑞金市赣江源自然保护区。2008年,经功能区划调整后正式更名为江西赣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

伐木工人何去何从
赣江源头是一片富饶的土地,拥有极其丰富的森林资源,上世纪当地许多村民靠山吃山,以伐木、打猎、造纸等谋生。
随着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这批人站在了十字路口,没了原来的营生他们何去何从?
石城县洋地林场副场长的池义发,原来是赣江源的一名伐木工。“我父亲在洋地林场干了一辈子,1983年他退休后,我继承了他的事业。”池义发说。1998年,石城赣江源县级自然保护区设立,采伐全面停止,开始全面保护森林。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池义发决定要成为一名护林员。谈及这次变身,池义发表示,90多岁的父亲一辈子与森林打交道,希望自己能延续这份“绿色之缘”。类似池义发这样的护林员,在石城县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50多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赣江源头的造纸业非常兴旺,素有“石城不出名,横江传千里”之称,这里的“横江”指的是横江重纸。当年当地村民们靠山吃山,几乎家家户户从事造纸业,大大小小的造纸厂多达100多家,山上路边随处可见造纸用的纸寮。
虽然造纸业带来了财富,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污染,山林资源更是遭到破坏。
意识到“经济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石城县狠心硬手抓环保,全面整治造纸行业。从此,横江重纸成了历史记忆,其古法造纸技艺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好赣江源头,石城责无旁贷。近些年来,石城县“谢绝”了许多诱人的投资项目,投资3亿元的制革厂、投资20亿元的电镀城、投资2.3亿元的氢氟酸项目、投资2亿元的造纸厂、投资1亿元的印染厂……出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一个个大项目被石城拒之门外。
得益于一系列有力举措,石城县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全省前列,先后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国字号”荣誉。
在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作者供图
绿水青山何以安放
编辑:李孟玲 实习生朱金林
审核: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