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赣江源头的生态“账单”

2024-11-05 07:54 阅读
当代江西

10月28日,全省生态综合补偿工作经验交流会在石城县召开。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两次登上“国字号”榜单,石城究竟做对了什么?在推进全国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建设中,石城又是如何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赣江源云海。黄光庆/摄
 

赣江源头原来在这里

 

赣江是江西的母亲河,全长800多公里,流经5个设区市的20多个县(市、区),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8%。可你知道赣江的源头在哪里吗?

关于赣江的源头,自古以来众说纷纭。

《山海经》称“赣水出聂都东山”,即崇义县聂都山东段。解放初期,江西省水利部门将武夷山脉瑞金境内的黄竹岭定为赣江源头。1985年版《江西省情汇要》也称“赣江正流,发源于赣闽交界武夷山的黄竹岭”。还有资料认为赣江发源地在南岭或福建省长汀县新乐山。

1983年8月,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教师安阳到赣江源考察,发现赣江源头或许并不在黄竹岭,而在石城南部的石寮岽。

2001年,一支赣江源头科学考察组深入赣江上游各支流腹地进行综合性考察,经实地反复考证,确定石城县南部与瑞金交界处的石寮河南溪的石泉1号为赣江的源头,此点位于东经116°21′40″,北纬25°57′48″,海拔高度为1110.8米。至此,赣江源头点位完全确立了下来。

事实上,为更好地保护赣江源,石城县早在1998年就建立了赣江源头县级自然保护区,瑞金市2001年建立了瑞金市赣江源自然保护区。2008年,经功能区划调整后正式更名为江西赣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

赣江源林海。温礼明/摄
 
2013年6月国务院批准赣江源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8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省民政厅正式批复同意石城县设立赣江源镇,从横江镇析出赣江源、洋地、迳口等11个村归属赣江源镇。
据石城县赣江源管理局余正良介绍,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6100.85公顷,其中瑞金市境内5342.1公顷,石城县境内10758.75公顷。
经过多年精心保护,赣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4.2%,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10万个,每年能为赣江提供1亿立方米以上的国家Ⅰ类水。境内拥有高等植物252科837属2582种及野生陆生脊椎动物360种、鱼类16种、昆虫1055种、贝类47种、虾类2种、蟹类1种。
走进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只见区内古木参天,林海连绵,山势陡峭,空气清新,溪流瀑布随处可见,这里是真正的植物王国、动物天堂、天然氧吧。

伐木工人何去何从

赣江源头是一片富饶的土地,拥有极其丰富的森林资源,上世纪当地许多村民靠山吃山,以伐木、打猎、造纸等谋生。

随着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这批人站在了十字路口,没了原来的营生他们何去何从?

石城县洋地林场副场长的池义发,原来是赣江源的一名伐木工。“我父亲在洋地林场干了一辈子,1983年他退休后,我继承了他的事业。”池义发说。1998年,石城赣江源县级自然保护区设立,采伐全面停止,开始全面保护森林。

护林员池义发和他的父亲池远源。杨继红/摄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池义发决定要成为一名护林员。谈及这次变身,池义发表示,90多岁的父亲一辈子与森林打交道,希望自己能延续这份“绿色之缘”。类似池义发这样的护林员,在石城县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50多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赣江源头的造纸业非常兴旺,素有“石城不出名,横江传千里”之称,这里的“横江”指的是横江重纸。当年当地村民们靠山吃山,几乎家家户户从事造纸业,大大小小的造纸厂多达100多家,山上路边随处可见造纸用的纸寮。

虽然造纸业带来了财富,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污染,山林资源更是遭到破坏。

意识到“经济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石城县狠心硬手抓环保,全面整治造纸行业。从此,横江重纸成了历史记忆,其古法造纸技艺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好赣江源头,石城责无旁贷。近些年来,石城县“谢绝”了许多诱人的投资项目,投资3亿元的制革厂、投资20亿元的电镀城、投资2.3亿元的氢氟酸项目、投资2亿元的造纸厂、投资1亿元的印染厂……出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一个个大项目被石城拒之门外。

得益于一系列有力举措,石城县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全省前列,先后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国字号”荣誉。

在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作者供图

绿水青山何以安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坐拥如此丰富的生态资源,该如何“提现”这笔绿色宝藏呢?在做好赣江源头保护的同时平衡经济发展所需,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笔者来到赣江源镇,只见当地游人如织,不少游客前往赣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探寻源头、拥抱自然。今年7月至9月期间的赣江源漂流,每周末的游客爆满,慕名前来体验“亚洲第一漂”的刺激和惊险。
原来,石城县在赣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实验区修通了旅游栈道,设置了“赣江源”旅游打卡点,吸引游客观光旅游,开展户外运动。
依托丰富的水资源,这里建设了全长5公里、落差320米的赣江源漂流。漂流河段两岸绿影婆娑、飞瀑流泉,深潭水色清碧、波光悠悠,无不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在赣江源村路边,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客家建筑特别显眼,依偎在绿水青山的怀抱里。据赣江源村支书赖贵平介绍,这是赣江源知青民宿,由当地乡贤和村集体投资兴建。不远处还有当年留下来的共大礼堂,收集展示了客家人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生动再现了当年知识青年下乡的奋斗场面和艰苦岁月。知青民宿园成为赣江源的一个热门旅游点,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知青岁月,品尝客家美食。
随着旅游热度越来越高,赣江源镇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旅游行业。赣江源村村民范大兵乘势开起了一家土特产销售店,业余时间还给游客做向导,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
开农家乐、办农家庄园、卖土特产、搞特色种养……在范大兵等人的示范带动下,赣江源村村民的致富路越来越广,端起“旅游碗”,吃上“生态饭”。
“我们立足赣江源头生态优势,正全力推进赣江源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让群众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共同守护好赣江源头的一泓清水。”石城县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谢祖才表示。(作者:邱有平 赖正慧)

 

编辑:李孟玲 实习生朱金林
审核:李薇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