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像尽意 山水方兹 ——陈玉兴山水画臆想
金城深秋,夜雨难眠。恰收师兄陈玉兴微信发来其在南昌举办画展的邀请函及展出作品图片,一览,顿觉清逸之气扑面而来,细观,则有走入画境,心驰神往之感。一时,睡意全无。


陈玉兴山水画
所作或高山流水,茅屋荒亭,或演易读经,抚琴观鹤,种种胜境胜事,欲说忘言。古人将不出书斋便可溪山行旅、云烟供养称为卧游,观陈玉兴师兄画,诚想古人真不欺人也。
“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山水精神作为自然主义美学表现,是画家个人的心灵追求,圣人与贤者之谓,不独落于画家,而是一种澄怀观道的精神意象。近年来,每观师兄画,总能感受其自然脱俗之心性和纯粹的笔墨情怀。
我与陈玉兴师兄初识于2007年5月,那时,我为吴颐人师在西宁青海省博物馆筹办书画展,师兄随行而至。初次相见,师兄便赠我山水画四条屏,令我惊喜不己。二十年前,陈玉兴师兄山水画风格近其太老师陆俨少先生,笔墨图式,如出“陆家山水”一辙。师兄久居海上闹市,却能耐得住寂寞,孤灯长夜,深耕砚田,在灯红酒绿之地,能不入时俗,坚守自我,实属不宜。师兄很早便从师著名书画篆刻家吴颐人先生,书画印兼修,得颐师偏爱,令我这个小师弟羡慕不已。



西宁别后,我与师兄联系不断,友谊日增。我移居金城后,师兄多次来兰州看我,每次来,他必赠书画,而我必备酒相迎,每每把酒言欢,尽情快意。陈玉兴师兄由陆家山水转而学黄宾虹,笔墨意境更含蓄内敛,近年来对宾虹老的内美思想又有了更高的认识,其作品已有自家面目。他的画,点染勾勒,气韵生动;构图设色,厚重饱满。线条心平气和,没有乏力与用劲过头之处,主要得益于其深厚的书法功底,圆活浑厚。笔是指的延长,纸上烟云是心性的体现。师兄的画笔能随心所欲,变化多端,营造出动静、朴茂的各种气氛,变化出种种情绪信息,把传承的、时代的、个性的、自然的各种形态渗透在笔墨构图之中。他的笔墨语言,活而生动,墨无成法,浓、淡、积、宿、泼、焦,岂止五色?用潘天寿的话说,是“在杂乱中求清楚,在清楚中求杂乱”,抒情写意能力极强。


一幅好的画作,落款题跋也最能体现书画家的心性,陈玉兴师兄的书法很有趣味,笔墨技法之外,更多了点文人情趣和书卷气,题跋内容也值得玩味,有对景的诗词,又有生活哲理的感悟,也有诙谐幽默的妙句,欣赏画作之余,细细品之,值得深入玩味。
艺术是相通的,中国书画就如让西北人如醉如痴的秦腔。虽然秦腔和书画两者形质上不同,然而气质上的内敛和雅逸的情趣是相通的,我喜欢秦腔的音韵中沉稳的那种静气和吐字的那种清脆与流畅,也喜欢秦腔唱腔里那气定神闲里隐隐的一丝生怯和拘谨,犹如陈玉兴师兄笔下书画里的气韵和留白、设色的淡逸和水墨交融中意想不到的那种效果,让人仔细一琢磨,看似没有火气,韵味却不减分毫,是由内向外的宁静安然,出自本性自然的拙朴美。
艺术创作要执着和苛求,也要放松心态,多些生活的烟火气。笔墨挥毫,天地无声,朝暮阴晴,是画家的心境写照,深化物象,不似之似、有意无意之间是师兄的画作特色。精神满足在画家的笔墨中都会参透在每个线条中,能在同一时代,画出不同风格的作品,是每一个画家都追求的目标,相信也是陈玉兴师兄的笔墨追求。
画作是画家诗情画意的梦。
陈玉兴山水画
意境超脱的笔墨,不管是纸上烟云,还是器皿瓷画,能在陈玉兴师兄的快意梦痕中畅游,卧游师兄画图而臆想,总不如能亲眼目睹原作。可惜,这次我不能躬逢其盛,亲临南昌观展。
遥祝“鞠礼虹庐”陈玉兴山水画品鉴展圆满成功!
甲辰秋夜
得乐山房主人张曦于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