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强赣派建筑行业?业内人士建议构建相关职业共同体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杜宇蔚报道:江西传统建筑是赣文化最鲜明、最具识别力的区域符号。“赣派建筑”可谓独树一帜,自成一派。日前,江西省传统建筑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彭光华向大江新闻客户端表示,为助力江西传统建筑行业企业发展,他们将着力构建传统建筑职业共同体,助力赣派建筑企业做大做强。
为何要成立赣派传统建筑职业共同体?在彭光华看来,传统赣派建筑遍布全省80多个古县,具有历史久、地域广、存量多、内涵丰、形式美、工艺精、成就高、影响大等特点。目前为止,全省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50多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66处;中国传统村落413处,省级传统村落348处;调查登记的传统建筑2万余处,数量全国领先。没有列入登记而有价值的传统村落和建筑更是不计其数。除了有形的建筑,江西历史上的能工巧匠数量更是庞大,其中不乏巨匠高人,临川、乐平、丰城等地工匠颇具代表性。
与璀璨的古建文化相比,江西从事传统建筑行业的企业,呈现小、散、弱、乱的现状,离现代企业治理相距甚远。
基于这些实情,彭光华认为,江西传统建筑行业迫切需要统筹整合、行业自治;要战略引领、政策扶持,要构建职业共同体,从而涵养文化源,培育生态池,壮大产业链,提高集中度,治理现代化,规模上台阶,管理上水平,形成发展集群,最终共渡难关,共谋发展,共创辉煌。
在此背景下,如何构建赣派传统建筑职业共同体?彭光华表示,传统建筑文化,既有文化属性,更有产业诉求。要从经济环节、产业链条和文化属性上做文章。江西省传统建筑文化发展促进会将发表赣派建筑江西宣言,为行业发展制定5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既明确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又务实帮助行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他们初步设想,要构建江西省传统建筑学术共同体、技术共同体、产业共同体、教学共同体、服务共同体等“五个共同体”,并最终整合形成江西传统建筑职业共同体,进而开创竞相发展、共同进步的新局面。
赣派建筑只有让文化旗帜立起来,产业发展强起来,才能使更多人了解赣派建筑,保护传承好赣派建筑文化,为行业注入更多新鲜活力。
因此,抓住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机遇,让传统赣派建筑创造新的辉煌,成为建立赣派传统建筑职业共同体的应有之义。为抓住这一机遇,彭光华介绍说,他们将通过构建传统建筑职业共同体,建立科学管理新机制,打造研究交流、创新发展、协调服务、宣传推广等平台,建立理论、学训、技术、话语等体系,促进赣派建筑文化系统研究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