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鼓足“赣”劲跑出加速度 —解码江西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

2024-12-04 17:04 阅读
中国气象报

  本报记者 文科 通讯员 钟微 邓敏佳 李钦

  从赣江源头到鄱湖之滨,从巍巍井冈山到秀美匡庐……走进赣鄱大地,满眼皆是丰收的图景。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西考察,提出“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善作为”的目标要求,为江西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指路引航。

  作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江西气象部门大胆探索、敢创敢试,以全面推进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先行试点省建设为契机,在推进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跑出加速度。

  安全

  经济社会要发展,安全是底线。江西因水而名、缘水而兴,素有“江南粮仓”“鱼米之乡”美誉。但这一方缘水而兴的土地,有时也会因水而“恼”。

  这“恼”来自于汛期频发的极端强降水。作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江西干湿季分明,每到汛期,极端暴雨多发频发重发,给汛期防汛带来巨大压力。为保障汛期安全,江西气象部门创新性构建了强降水“631”(省级6小时风险预警、市级3小时风险通报、县级1小时风险“叫应”)风险预警机制。

  今年6月,江西省平均降水量为41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八成。受集中强降水影响,鄱阳湖、长江九江段水位相继突破警戒,其中,修河流域情况更是危急,沿江滨湖地区堤防陆续出现管涌、渗漏、跌窝等险情。

  一时间,位于九江市永修县修河南岸的万亩圩堤——高桥圩成为防汛部署的重中之重。

  “雨下在哪里?持续多久?何时停?”各部门对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的需求变得频繁。九江市永修县艾城镇党委副书记吴昊回忆起险要关头,仍然胆战心惊,“好在有气象部门及时准确的预报预警,预报显示哪个区域有雨、哪个地区雨大,我们就会针对性重点部署。”

  江西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处长俞炳介绍,今年汛期,全省气象部门依照“631”机制,制作发布强降水6小时风险预警材料77期,3小时风险通报材料596期,开展一小时风险“叫应”5.6万人次。据统计,近年来,江西灾害风险人员撤离人次逐年减少,人员伤亡数量也同步降低。

  不仅如此,江西气象部门还延伸“631”机制服务链条,融合气象、水文预报,建立防汛抗旱“3310”预报服务机制,气象灾害防御全面融入综合防灾减灾。同时,健全和完善预警信息发布制度,提升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公众覆盖率,通过试用“闪信”新技术,面向防汛重点区域关键责任人发布“霸屏”短信提醒,连通全省综治网格系统,暴雨预警发布覆盖3.2万名网格员。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题为《江西省市县三级联动强降水“631”风险预警应对工作机制》的新闻报道,在世界气象组织(WMO)官网上刊登,为世界展现早期预警促进气候变化适应中国行动的江西实践。

  发展

  金秋时节,走进九江市永修县云山集团新民村,蜜橘挂满枝头,散发出沁人的橘香。

  “好蜜橘源于好气候,但只有好气候并不行。”云山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瑛介绍,蜜橘生长最怕低温冻害、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年景不好时,减产甚至绝收是常有的事。

  “但这几年不一样了,气象部门的服务愈发精细,不仅每周提供服务材料,遇有灾害性天气还会打电话,甚至上门提醒。我们依据预报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避灾,受灾概率大大降低。”张瑛说,蜜橘种植正在从“靠天吃饭”转为“知天而作”。

  在气象赋能农业提质增效的探索上,江西气象部门另一大创新则来自于早稻早播气象适用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

  2016年,省农业气象中心开展早稻播期试验,通过对过去60年江西早春热量资源的分析论证试验,最终形成早稻早播气象适用技术。

  2020年至2023年,早稻早播气象适用技术试验田连续四年测产,每亩增产24公斤。目前,该技术已在全省83个县100余个示范点推广,累计辐射影响面积超过260万亩。

  不止于农业,江西气象部门还充分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对气象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抚州作为江西省唯一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全国第二个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绿色是其最大的财富。如何将“无价”的绿水青山转化为“有价”的金山银山?抚州气象部门思路明确——为气候生态及其产品算“身价”。

  “绿水青山有价,好空气、好气候也应当有价。”抚州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中心主任李建光表示,市气象部门开展的气象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很有价值。

  “为进一步发掘气候生态潜力,抚州气象部门对2017年至2023年抚州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和2023年全市碳汇价值开展核算,为提高抚州市森林植被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供重要参考。”市气象局局长余建华介绍,市气象局还开展了全市气候生态资源信息初步普查,形成《抚州市气候生态产品目录清单》。

  在抚州市资溪县大觉山,气象部门建设了生态气象监测站网,“这不仅为景区生态环境评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还为游客提供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旅游安全更有保障。”大觉山景区集团公司行政总监戢党如说。

  此外,近年来,江西气象部门着力开辟气象服务新赛道,如构建航空气象服务体系、开展生态环境污染协同治理联合技术攻关、强化气象资源整合共享、构建奇象风云文旅康养直播电商大平台等,成绩不俗。

  治理

  眼下,低空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热度蓬勃发展。江西气象部门深挖低空通航气象服务需求,建立通用航空气象服务台,将气象安全评价纳入飞行计划审批环节,目前已为6500余次飞行计划提供气象保障,形成覆盖所有通航企业的通航气象高价值数据服务平台;牵头编制《低空通航气象业务服务标准制度清单》,下发《江西省通用航空气象服务台业务运行暂行办法》,从法规标准层面为低空通航气象服务提供支撑。

  江西气象部门陆续推动省政府出台《江西省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管理办法》,颁布地方性法规《江西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制定1项行业标准、8项地方标准,修订6项地方标准。同时,共建浙皖闽赣边际城市“气象联盟”,编制完成《浙皖闽赣四省边际地区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区域协同标准试点建设方案》等。

  此外,气象工作全面“嵌入”社会治理格局——联合省委宣传部规范新闻媒体气象信息传播行为,确保重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及时有效传播;联合15部门建立防雷安全治理长效机制,建立雷电灾害防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跨部门联合监管,与文旅、应急管理、住建、国资委、省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印发文件,部门联动趋向常态化、机制化;支撑行业安全发展,面向保险用户提供财产临灾提醒服务等。

  江西气象部门还推动气象行业管理不断取得新突破。推动建立政府主导的行业气象观测能力统筹规划、数据共享、协同观测机制,各市县均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合、行业协同等方式加强行业管理。联合多行业共同修订《江西省气象观测站网布局设计方案(2024年版)》。加强行业装备建设管理和研发,统一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大气电场仪建设标准,联合社会企业开展内涝积水等特种气象探测装备的研究和制造,打造江西“智造”特色品牌。重点区域加密覆盖,推动3772个行业和社会气象观测站点实现常规气象要素等资料数据共享。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