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春节”申遗成功,让世界共享“中国年味”

2024-12-06 10:37 阅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犹如璀璨的星辰点缀在历史的长河中。从现实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科技和艺术价值,为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近年来,从昆曲、京剧、端午节,到珠算、中医针灸、二十四节气,我国多项非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成功,成为全人类共同保护和记忆的文化遗产。一项项“非遗明珠”,不仅向世界生动展示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为文化中国、大美中国增添了独特魅力,也意味着中国无与伦比的文化资源和“东方智慧”,为推动世界文化繁荣发展作出独特的“中国贡献”。

  当今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凭借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魅力在海外成功“出圈”,成为世界文化舞台上一道“亮丽风景线”。以春节为例,这是我国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也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每逢春节前后,全世界华人都会围绕着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主题欢庆这一佳节。由此可见,数千年来,春节不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随着海外传播范围的日趋扩大,春节已经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此次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再次让春节文化走向全球,与世界共享“中国年”。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从这个角度而言,非遗连接着“百姓生活”,融入了“人间烟火”。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我们必须保护好、发展好。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掘非遗特色化、传统化、民间化、个性化的美学价值,进而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切入点,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不断在历久弥新中孕育美好未来,永放时代光彩。

  (大江时评特约评论员 何莉)

  校对:韩雨萱

 

编辑:李孟玲 实习生朱金林
审核:倪旻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