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红军书法家”揭秘

2024-12-22 07:49 阅读
当代江西

有一个人,他书法精湛,独创的“舒同体”方而圆,多用圆笔画,整体朴拙可爱,风靡全国,广为使用;他一生投身革命,功勋卓著。
他的名字或许不为人所熟知,但其书法艺术却照亮了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天空,更是在革命的洪流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一起来揭秘这位“红军书法家”——舒同的故事吧。

舒同。

舒同1905年出生在抚州东乡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精通诗、文、书、画,尤以书法造诣最深。6岁时,舒同进入黄学麟创办的尚志小学读书。他的启蒙老师梁翘不仅学识渊博、教学有方,而且书法功底深厚。
在老师梁翘的影响下,小舒同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有了名师指点,再加上自身勤学苦练,舒同9岁时就能为村里的乡亲街坊写对联。
14岁那年,东乡当地一位拔贡先生七十寿诞,其家人特来私塾请梁翘先生题写匾额上的祝寿词,不料梁先生因事外出,一时不能归来。
正当大家都干着急时,有同学建议舒同代笔。舒同初生牛犊不畏虎,也没多想,提笔写下“如松柏茂”四个大字。拔贡先生的家人一看,非常满意。如今,这块牌匾仍被珍藏。
后来,梁翘先生见牌匾上舒同临摹的颜体字有一定的基础,便对他说:“书法这门艺术要先与古人合,后与古人离,取诸家之长独创自己的风格。”舒同遵从先生的教诲,在学习柳公权、颜真卿书法的基础上,兼学王羲之、何绍基等名家的书法,同时练习行书、草书。
集百家之长,舒同练就了扎实的书法功底,也为今后创立“舒同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舒同墨宝。

1921年,舒同小学毕业后考入设在抚州的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省立第三师范就读期间,他接受了革命思想,与同学赵拔群、刘乾德、梁宜等共同出资创办了反映革命思想的进步刊物《师水声》。
1926年秋,大革命风暴席卷江西,舒同回到东乡开展革命活动,并在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了中共东乡支部书记和中共东乡县委书记。
南昌起义失利后,江西白色恐怖日益严重。1928年,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下令通缉中共东乡县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舒同、乐雪猷等12位同志。
为躲避敌人的追捕,舒同只得化名“舒文藻”离开东乡,以卖字为掩护,外出寻找党组织。当他一路艰辛来到湖北汉口时,盘缠已经用尽。为解决食宿问题,舒同为他所住的旅馆写了招牌,老板看了“汉口远东饭店”六个大字后接连称赞,并表示今后舒同和家人可随时光临饭店,一律免费食宿。
离开汉口,舒同又开始了漫长的逃亡生活。在安徽含山县,他为含山饭店和城关小学分别题写了招牌。城关小学校长爱惜人才,表示愿出高薪聘请舒同在该校任教。但考虑到身上的重任,舒同婉言谢绝。临行前,饭店老板和小学校长分别赠予他银两作为盘缠。
1930年,舒同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漫长的戎马生涯。其间,他先后历经五次反“围剿”,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战火纷飞、艰苦卓绝的日子里,舒同总是随身携带写字练笔的笔墨纸砚。
行军时,骑在马背上的他常常不经意地用手指在膝盖上比划,他饶有风趣地自称其为“马背学堂”,人们称他为“马背上的将军”。
每到一处,他都利用休息时间在房前屋后、小巷墙头刷写、张贴宣传标语,传播红军的革命主张,号召农民参加红军。他的字端庄凝重、疏散飘逸、独具一格,给红军战士和人民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舒同为革命屡建功勋,身居高官却两袖清风。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勤政清廉、克己奉公,还为子女率先垂范做好表率。
其家人回忆,三年困难时期,物资匮乏,所有商品几乎都要凭票购买,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舒同也与普通市民一样,生活过得十分清苦,他的零用钱和所有粮票、布票等票据统一由工作人员保管,除必要的生活开支外,结余部分基本用于贴补身边工作人员的不时之需。
“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不能只嘴上说说,要落实到行动中。要从严要求自己,实事求是做人,干干净净为公,严格管好家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艰苦朴素,一心为民。”多年来,这是舒同一直认真践行的诺言。

位于抚州市东乡街心花园的舒同博物馆。

自离开家乡后,舒同转战南北,但对故乡一往情深。1984年,舒同八十大寿时,东乡部分干部群众专程北上,在北京为之祝寿。在得知东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后,舒同甚是欣慰。
此前,他先后为东乡县委、县政府、文联、文化馆等机关单位书写了门牌。这次,他再次满含深情地写下“龙山师水总难忘”“振兴东乡”等字,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与祝福。
关于舒同的书法,还有很多故事。有一次,舒同上街办事,乘上公共汽车后却发现未带车票。当他遍身找钱时,取出的却是两张食堂的餐券。售票员一看,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全是研究书法的记录。他正为忘记带钱感到为难时,有几位乘客认出了他,便争着为他买了车票。
舒同不仅为各地名胜古迹、机关团体题写了数以千计的门牌匾额,而且为普通民众和书法爱好者书写了数以万计的书法条幅,他的墨迹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1980年5月,舒同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届主席,后任第二届、第三届名誉主席、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1983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了他的楷、行、草书三种字体的字帖。时至今日,这三本字帖依旧是书法界和广大“舒同体”爱好者赏读和临摹的珍品。
在70多年的墨海生涯中,舒同不仅系统地临摹和钻研了我国历史上许多著名书法家的字帖,并且吸收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变动形象,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如今,“舒同体”已广泛用于报纸、期刊、电影、电视上,显出其独特的魅力。
在书法的结体上,舒同将楷、行、草、隶、篆5种字体各取一分;在书法格调上,将柳公权、颜真卿的书法各取一分,何绍基的书法取其半分,合称为“七分半”字体,人们亲切地称之为“舒同体”。
舒同不仅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书法家,更是一位忠诚的革命家。长征途中,舒同用手里的笔挞伐敌人、鼓舞士气、宣传真理、指明方向;1949年之后,他用他的“舒同体”团结人民、凝聚人心、记录历史、传承后人。
2002年,东乡获评“中国书法之乡”,从东乡走出的书法家舒同功不可没。(作者:汪云飞)

 

编辑:李孟玲 实习生朱金林
审核:温小强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