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读物,缘何能在市场上泛滥?

2024-12-22 20:03 阅读
光明日报客户端

电商平台截图

近日,有多名家长举报,称孩子阅读的一本名为《野史》的课外书本中掺杂了大量低俗网络用语,内容也是错误百出,扭曲历史、丑化古人的案例比比皆是。更何况,它伪装成“必修”“教科书”的模样,让人乍一看还以为孩子在看课本。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认知方式、价值观念尚未定型,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倘若一些错误信息、低俗理念趁“虚”而入,很容易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对其未来的世界观、价值观都产生一些误导。

不难想象,为了获得更多利益,商家企业热衷于通过类似噱头“吸睛”,进而获得更多的关注度和销售量。可类似读物怎能在市场上流通并且堂而皇之、招摇过市呢?平台方、监管方,是否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不仅是孤例。还有部分童书也同样存在着错误的常识、不良的导向,良莠不齐的现象亟待改善与整治。

要清除“有毒”读物,既要家校合力,共同为青少年筑牢“防火墙”,在购书过程中注重甄别与择优;电商平台也要严把审核关,让急功近利者“无门可入”“无机可投”。此外,图书出版监管方还应与社会各界共同织密“监督网”,及时遏制此类现象发生,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一本好书,或可影响人的一生抉择。愿好书常伴左右,少年未来可期!(泓泉)

 

编辑:吴梦婷、实习生章星颖

审核:温小强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