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实干显担当 聚力赋能促振兴——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驻上饶市信州区秦峰镇新塘村工作队工作纪实

2024-12-31 16:32 阅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通讯员 孙延长) 自2021年7月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定点帮扶上饶市信州区秦峰镇新塘村以来,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镇两级党委的指导和帮助下,学院驻村工作队扎根乡土,与群众同甘共苦,致力于改善民生、筑牢基层,用一份份实干书写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赞誉。
 

凝心聚力筑牢战斗堡垒
    党建强,人心齐。自驻村以来,工作队始终将党建工作摆在首位,培育后备力量,全力将新塘村党支部打造成服务群众的坚强堡垒。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工作队带领村“两委”干部理顺工作思路、细化重点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协调各方力量,不断提高村干部政治理论素养。
 

担当作为严守工作纪律
    工作队始终严肃驻村工作纪律要求,严格落实吃住在村,全体队员全年在村时间超过320余天。村里的生活条件艰苦,业余生活也较为平淡,看着村民们淳朴的眼神,了解到村里的实际困难,工作队选择扛起这副沉甸甸的担子。工作队围绕“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的职责,扎实开展工作,研究村党组织建设、村产业发展、村乡风文明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20余次,经过深入研究和推进,发展方向更精准、组织观念更坚强。

    驻村工作不容易,更不易的是远离家乡,和家人聚少离多。队员孙延长连续驻村工作两届近四年。四年的时间,换了队员,增添了更多的身份和责任,不变的是他与村民们血肉相连的真情厚谊。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面对“小家”和“大家”,工作队的队员们毅然选择坚守岗位,守护“大家”。
用心用情落实帮扶政策
    工作队通过学院每年投入2万元支持建设的新塘村“童心港湾”项目,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筹集资金,关注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想方设法为村里孩子们营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11月16日,组织新塘小学和黑牡丹希望小学的53名师生到工贸学院开展“多彩秋季、美育浸润”主题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积极联系上饶鸿基房地产置换有限公司到新塘小学、黑牡丹希望小学捐献文体用品。今年,新塘村全村无辍学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新塘村脱贫户监测户幼儿园至高中就读学生资助全部到位。

 

  同时,工作队还十分注重就业帮扶,累计安排村内脱贫户监测户公益性岗位19人、每人年收入6000元;帮助2户脱贫户申请创业补贴10000元,为49户脱贫户监测户申请交通补贴23900元。并代表学院在春节前走访慰问脱贫监测户93户,共计发放价值1.1万元的慰问品。
 

精准帮扶办好民生实事
    新塘村是一个有近6000村民、92户脱贫监测户的大村。为了掌握正确的信息,工作队不是在入户,就是在入户的路上,队员可以为了一项信息,不畏酷暑,驱车上百公里到横峰县当地村委调研落实监测户的家庭情况。为牢牢守好不返贫底线,帮助脱贫群众增收稳生活,工作队按照“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不存盲区、不留死角”的目标,持续加大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严格遵从农户自主申报、干部走访排查、医保等部门数据排查的三线预警监测方式,每月定期、不定期开展防返贫摸排工作,走村入户,实现动态更新信息全覆盖,确保问题及时发现、风险一个不漏,精准保障困难群众应纳尽纳、应帮尽帮。
    三年来,共帮助19户监测户和大病大灾农户申请防返贫保险赔付额共计36万余元。为了能准确掌握农户耕种面积,保护农户利益,队员陈修业顶着烈日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测量耕种面积,帮助44户脱贫户监测户申请产业奖补共计61020元。
    工作队积极协助村“两委”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
 

创新求变共绘治理图景
    工作队积极组织各类文化下乡活动,近两年协助开展了省赣剧院送戏下乡和江西工贸职院“文化下乡绘新景 乡村振兴谱华章”2024年送文化下乡活动文艺会演等活动,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省级文化艺术团和大学生带来的表演,既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又营造了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
    工作队还协助村“两委”干部成立农村物业化管理理事会,参与规范各村物业化管理工作,将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把人居环境提升同民情夜访、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日常工作相结合,每月召开物业化管理例会,开展评比,亮出红黑榜,针对鸡鸭散养、杂草丛生、垃圾乱堆乱放、沟渠黑臭污水等问题进行整治,村内环境取得良好成效。工作队每季度定期召开三讲一评会议,为脱贫户监测户讲解最新帮扶政策,为脱贫户监测户的感恩表现以及内生动力表现评分,并根据爱心美德公益超市积分兑换活动方案,为92户脱贫户和监测户累计兑换近16万元生活物资,营造出“感恩奋进”的浓厚氛围。
 

富民强村壮大乡村产业
    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探索产业路径,推动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双增收”,面对村集体水循环养殖和金银花基地等产业项目经营困难,工作队和村“两委”共商对策,外出考察调研,探寻最佳的养殖项目和运营模式,并向学院申请3万元资金用于水循环鱼养殖基地的提升改造,通过村干部自己管理、降低水电开支等方式,实现了亏损的大幅度降低;并积极推动金银花产业基地承包给第三方的工作,每年固定租金25000元,联农带农,帮助12户脱贫户实现“家门口的就业”增收。
    同时,面对现有村集体产业模式存在的困境,工作队也认真学习,积极探究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学院提供的帮扶资金支持村集体和村干部进行产业项目试点,树立样板,成功后向村民推广的“以点带面的下沉式”村经济产业模式。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万晓波说,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学院将创新帮扶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学院职业教育办学优势,探索和谋划助力定点帮扶村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质增效的实施路径,实现村集体产业稳步持续发展、脱贫户收入稳步持续增加、村民百姓稳步持续受益、农村治理稳步持续提升,助力新塘村早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