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房洗衣”不是薅羊毛,而是一种消费创新
这类质疑看上去颇有道理。但是,酒店提供的洗衣设备和水电等资源,是为所有住客服务的。既然钟点房客人也是“正常住客”的一种,他们的洗衣资格也无可非议,且受到契约保护。
正如小鱼所言,酒店非常欢迎住客预订钟点房来洗衣服,“这对于酒店来说是闲时再利用,一天内入住的时段越满越好,所以酒店才会在暑假期间推出鼓励大学生开钟点房洗衣服的活动”。显然,在改善时间管理的同时,酒店也以此提高入住率,建立起开放型的企业形象。媒体记者的采访也证实了这一点,三家酒店前台均表示,只要入住即可自助洗衣,目前酒店营业没有受到影响。笔者不久前在两个城市均入住过报道所提及的酒店,确实有相应洗衣服务向住客提供,整个操作环节也较为便捷。
在小鱼看来,酒店背后有其盈利模式,钟点房每小时单价比正常住客还高,酒店总体上仍然是盈利的,大学生追求性价比无可厚非。其实,去年就有网友自述,花130元在一家三星级酒店开了钟点房,用酒店提供的洗衣液、消毒液和烘干机洗了8件羽绒服、10件毛衣和一堆衬衣裤子。当然,对标洗衣店的价格、入住酒店的成本,要洗够多少衣服才划算,也成为一些洗衣客的考量。从实际做法看,这种“斤斤计较”的意识和行为,并未出格。
只要符合入住规则,只要酒店和消费者“双向奔赴”、互相认可,旁人何必轻言“薅羊毛”?比之那种花小钱甚至不花钱占便宜的做法,“开房洗衣”是一种和市场规则、经营之道无缝衔接的做法,压根就不是“薅羊毛”,因此无可指责。
这分明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操空心就不必了。保持公共意识,反对浪费公共资源的现象,无疑是高尚的情怀。不过,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当前,确实有一些消费者喜欢挖空心思到酒店“薅羊毛”。例如,习惯带走一次性用品、邀请亲友“超员”式入住、吃免费餐食时私下带走食物。这类做法存在的争议性,引人思辨。在尊重合同、尊重规则的前提下,消费者对自身行为加以检视,是有必要的。
但无论是自我反思还是外界批评,都应该避免上纲上线。
延伸而论,开钟点房洗衣服,是年轻人新开发的消费模式。这种模式,透着合作精神,也透着“消费创新”精神。仍以“开房洗衣”为例,对空闲资源的梳理和调节,显示了消费者对消费场景的深度参与和“改造”。很多新潮的体验者不再是“你安排我服从”式的消费者,而是喜欢以我为主、促进共同获益,这在某种意义上开启了更多元、更丰富的消费环境。
消费体验感和获得感的提高,从来就不是“卖家”一家的事。“买家”多层面的积极“解锁”,可以让消费经历变得更有趣、更宜人。在当下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语境中,“小鱼”们展示的“消费实验”,利人利己,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