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美丽城市”什么样?怎么建?来看新蓝图
昨天(20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了《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美丽城市不仅仅说的是城市的风景和环境,按照方案,美丽城市应该满足五大要求,分别是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和智能高效。这也是我国美丽城市建设的主要导向。
专家介绍,城市集中了我国大量的人口和经济活动,美丽城市建设已经成为美丽中国建设最主要的载体。美丽城市怎么建设?在哪里建设?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 万军:我国有三百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超过9亿人口生活在城市,城市也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矛盾最突出的地区。我国城市东中西部不同,大中小各异,“一城一策”建设美丽城市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点任务。
美丽城市将在哪里建设?此次发布的《实施方案》明确,美丽城市建设原则上将以地级及以上城市为主体,自主自愿开展。在2027年前,重点支持50个左右的城市建设美丽城市,尤其鼓励超大、特大城市率先进行探索。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社会学研究室主任 阳平坚:有条件、有意愿开展先行区建设的城市,可以自己去按照实施方案去做,这个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原则。还有一个自上而下原则,城市自己做了以后报到省级生态环境部门,然后再由生态环境部来统筹,择优来推荐。一些大的城市如果能够建成美丽城市,有一些示范效应,对其他的地区其实是有一个很好的带动作用的。
五大主要任务 与城市居民息息相关
对应着五大要求,还有五大主要任务,分别是提升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生态环境质量、生态宜居品质、环境健康安全保障能力和数字化智能化的治理效能。
我们也注意到,这些任务对应的具体措施,很多都与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息息相关。比如,
- 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绿色低碳改造,鼓励引导绿色出行;
- 从源头解决餐饮油烟及恶臭异味扰民问题;
- 推进生态廊道、通风廊道、城市绿道的一体布局;
- 持续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
- 加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社会学研究室主任 阳平坚:方案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不管是重点内容还是很多的提法,都是跟人民群众普遍关切的一些领域或者问题相关,比如大家关心天蓝、地绿、水清,关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心宜居、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等,这是一个亮点。
生态宜居 从“园在城中”到“城在园中”
记者注意到,提升城市的生态宜居品质,在此次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中出现频率较高,而增加绿化面积是提升城市生态宜居品质的重要内容。
《实施方案》中,除了生态廊道、城市绿道这些大手笔的城市绿化工程之外,专门提到了鼓励城市利用街头、社区的小微空间见缝插绿,因地制宜建设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目前,部分正在进行美丽城市建设试点的城市也在经历着从“园在城中”向“城在园中”的转变。
新年刚过,上海市普陀区的长寿公园历经10个月改造后正式归来。长寿公园曾经建有封闭围墙,并且定时开放。现在随着围墙拆除,公园实现了拆墙透绿、24小时开放。
针对周边社区老年人口较多的现状,公园在改造时在绿化空间中增加了坡道、将普通公厕改造为无障碍公厕,使得中老年市民能够更加便捷地穿梭于林木和花卉之间、亲近自然。
盘活城市中的闲置空地,也可以实现见缝插绿。位于四川成都市武侯区的碧云童乐角,原本是幼儿园旁杂草丛生的闲置空地,近年来通过破旧立新的改造,已经成为一个以儿童为主题的口袋公园。园内设置了儿童乐园区、科普菜园区、休闲健身区等多个功能区,吸引了周边居民和幼儿园的孩子们前来游玩。
成都市民:以前这一片都是停车场,铁皮围起来的特别乱,没有什么健身场地。现在改成公园了之后觉得特别方便,到这打篮球、打乒乓球,带孩子散步、晒太阳都挺好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社会学研究室主任 阳平坚:我感觉生态宜居应该是这一次方案里最突出的一个指标,除了平时耳熟能详的,比如怎么样增加绿化面积、怎么样降低噪声等,其实还有一些特别强调的,比如说生态空间布局要合理,还有跟社区生活便利有关的基础设施等。我觉得也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来越高了。
提升城市数智治理效能 让城市管理更精细
提升城市数智治理效能,是此次发布的《实施方案》中另一个亮点。所谓数智治理,就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监测和信息平台,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监管治理水平,推动生态环境各个数据平台互联互通。美丽城市建设的哪些领域可以用到数智化治理呢?
城市声环境的监控和治理就是数智化治理的典型代表。在浙江杭州的东新街道,当地在噪声污染多发区域设置了17个噪声监测仪,通过前端的“眼睛”和“耳朵”,生成了“噪声地图”,结合AI技术,能够精准测量噪声并实现定向追踪。
杭州市拱墅区东新街道宁静办副主任 张素威:正常的声音是五六十分贝,如果有按喇叭的声音,会有七八十分贝的时候,噪声地图会变红色。当监测点位噪声超过阈值的时候,预警信息会发送到基层治理平台,我们的网格员去到现场进行处置,实现工作的闭环。
1分钟派单、5分钟到达现场、60分钟内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当地确保了“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系统建成后,东新街道噪声警情同比下降20.59%,噪声投诉同比下降49.4%。
杭州市针对9类常见的小区噪声问题,进行系统的摸排和治理,借助数智化设备的帮助,在去年共打造了130个宁静小区。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副处长竹湘锋:2025年我们打算增建120个以上的宁静小区,像小区里群众反映多的家庭装修之类的问题,会接入系统进行监测,一些噪声响的时候,及时对装修户进行提醒。
《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中涉及数智化治理的内容包罗万象,从加强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动态掌握城市国土空间变化情况,到建立从山顶到海洋的“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再到住宅的电梯、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环卫等。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社会学研究室主任 阳平坚:高效的传感设施、监测设施直接把数据传到平台,再实时公开。这样我们的管理效率会大大提升,另外也能够极大地便利公众参与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中。
(总台央视记者 王晨 蒋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