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演员”出现失误?这一幕被外媒点赞:令人惊叹

2025-02-01 10:33 阅读
中国青年报、央视新闻等

今年春晚上,活泼又喜感的“演员”——人形机器人刷屏了!

这个春晚节目名为《秧BOT》,16个BOT(机器人robot的简称)与16名新疆艺术学院的舞蹈演员,人机协同共同呈现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这群BOT是杭州一家科技公司的机器人H1。

“只有中国人可以”

据报道,在节目编排过程中,曾因时长问题需要删减机器人的动作,工程师找到春晚舞蹈类节目负责人极力挽留,“这个动作全世界没有谁能做到,只有中国人可以”。

机器人研发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H1的“秘密武器”在于AI驱动全身运动控制技术,最大关节扭矩能达到360N・m,再加上360°全景深度感知技术,能精准掌握周围环境的一举一动。通过AI算法,还能“听懂”音乐,根据音乐实时调整动作。

工程师介绍,此次蛇年春晚登台表演的人形机器人拥有19个关节,为了完成转手绢的动作,给每条手臂又额外增加了3个,让机器人拥有极高的灵活度和精准度,像人类一样完成手臂旋转、抛掷回收等动作。

形象呆板?

机器人出现了失误?

“在外形设计上,乍一看可能会觉得机器人只有骨架,形象机械呆板。但这其实是演出团队的精心设计,为了与灵动的舞蹈演员形成反差。”

还有细心的观众发现,在表演的时候,有个别机器人出现“失误”,比如收手绢时慢了半拍。工作人员表示,确实在表演里加了一些搞笑的“小彩蛋”,人形机器人的“怪异”“犯错”或“故障”能给大家带来欢乐。

外媒点赞:令人惊叹

据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报道,人形机器人与人类舞者共同呈现表演,这一幕被美国“科技时报”新闻网赞誉为“令人惊叹的创新成果”,“将文化遗产与尖端技术融为一体”。

美国“科技时报”称,节目最引人入胜的时刻之一,是机器人展示了它们操纵手绢的能力,这是秧歌舞的一个标志性元素。通过精确的机械手臂动作,机器人让手绢在空中旋转、翱翔,创造出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奇观,象征着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网友热议:

致敬中国科技人!

祝愿大家

蛇年大吉,巳巳如意!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