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渐进复工,医生支招应对节后综合征

2025-02-07 15:01 阅读
北京日报

春节假期结束,人们的身心状态从假期放松状态,回归到日常状态。记者从本市多家三甲医院了解到,由于节日期间暴饮暴食和不规律作息,春节返岗后,消化系统疾病、口腔急症与节后综合征等患者有所增加。医生建议公众合理膳食、调整作息、保持积极心态,克服节后综合征,逐步恢复正常工作生活节奏。

“病从口入”——消化、口腔急症

32岁的患者张先生从除夕到大年初七辗转5场聚餐,顿顿不离白酒和红烧肉,最近腹痛难耐。近日,他到北京友谊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检查结果显示,张先生的血脂指标是正常指标的5倍。

“每年春节,消化科患者格外多。”北京友谊医院消化中心副主任医师邢洁介绍,春节期间,家庭聚餐增多,暴饮暴食、大量饮酒、不按时用餐等情况时有发生,这导致胆囊炎、胰腺炎、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频发。邢洁介绍,节后首周前来就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大部分与暴饮暴食直接相关。

“暴饮暴食患者往往存在侥幸心理,觉得偶尔放纵没关系,但身体承受力是有限度的。”邢洁提到,她曾接诊过一位28岁的女性患者,因为春节连续3天“火锅配啤酒”,引发重症胰腺炎,住院半个月才脱险。

此外,春节期间,有人在饱餐一顿,特别是摄入大量水饺、面条、米粉等主食后,感到特别困倦。邢洁解释说,这种情况属于“晕碳”。“晕碳”即“晕碳水化合物”,是指摄入大量碳水之后犯困的现象,也被称为“餐后嗜睡”或“食困”。“晕碳”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当碳水化合物被摄入人体后,会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血糖的升高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促进肝脏中的色氨酸转化为血清素,最终转化为褪黑素,促进睡眠。同时,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由于肠胃血流量增加,脑部供血相对减少,就会出现大脑供血不足的现象,让人产生倦意。

邢洁提醒,春节过后,饮食应保持清淡,荤素主食合理搭配,少盐少油,避免油炸、烧烤等重口味食品,以减少胃肠负担,降低病从口入的可能性。

不只是消化系统疾病,“病从口入”还包括口腔问题。最近,65岁的李女士牙痛难忍,三天都没吃好饭后,到北京口腔医院就诊。黏膜科主任关晓兵接诊时发现,她的口腔黏膜已被碎骨划出两个血疱。“春节后口腔急症患者较平时明显增多,临床中经常遇到因为啃骨头、吃坚果或滚烫的水饺,导致黏膜创伤出现血疱的患者。”

关晓兵提醒,进食时要“三慢”——慢咬、慢嚼、慢咽。如果出现血疱,一般能自行吸收或破溃,不影响说话和吃饭可不处理。如果血疱过大影响呼吸,应迅速刺破血疱,以防窒息。血疱破溃后如果形成较大面积的糜烂面,疼痛明显,影响说话、吃饭,建议到口腔黏膜科就诊,“特别是服用抗凝药的老人,血疱破裂可能引发出血不止,应及时到医院处理。”关晓兵说。

两类人群易患节后综合征

近日,在北京回龙观医院诊室,28岁的上班族王女士描述着返岗后的不适:“开会时手抖、出汗,感觉电脑屏幕上的字都在跳动。”中西医结合科主任闫少校分析,这是典型的节后综合征表现。

闫少校介绍,节后综合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医学疾病名称,而是指人们在长假结束后,重新回归工作、学习时,表现出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症状。这些症状通常是由于假期中的改变而产生的,包括生活节奏、饮食习惯、作息规律等方面的改变。身体和心理难以迅速适应这些改变。

“春节期间平均睡眠时间比工作日更长,返岗后突然恢复紧张节奏,身体就像坐过山车,导致状态不稳定。”闫少校说,上班族、空巢老人是节后综合征多发人群。

闫少校曾接诊过一位73岁的空巢老人,这位患者的子女春节返程后,她连续多日失眠,高压飙升至180毫米汞柱。“大年夜全家团圆的场景越温馨,节后的冷清就越难承受。”闫少校表示,老年人对情感变化的适应力较弱,突然的热闹与突然的孤独形成强烈反差,容易诱发抑郁情绪甚至躯体疾病。他建议子女返程后与父母保持“情感缓冲期”,每天固定时间视频通话,帮老人平稳过渡。“这比节前送保健品更有实际意义。”

对于节后综合征,闫少校表示,绝大多数患者不需要治疗,不必过于焦虑。他建议采取“渐进式复工法”克服节后综合征,“例如上班前,提前梳理工作学习任务,制定合理的计划,按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排序,有条不紊地推进。刚开始恢复工作时,避免安排高强度任务,给自己一些缓冲调整的时间。”此外,还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减轻心理压力。

“如果持续失眠、情绪低落超过一周,或出现心悸、手抖等躯体症状,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闫少校说。

春节“讳疾忌医”导致严重后果

许多患者因春节忌讳或忽视症状而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邢洁此前接诊过一位56岁的患者,春节前患者已出现腹痛,但认为“过年看病不吉利”,拖到节后便血才就诊,最终确诊为晚期肠癌。“这类情况并不少见。节后确诊的消化道问题患者中,存在部分延误就医的情况。”她强调,腹痛伴随发热、黑便或体重骤降,往往是严重疾病的信号,需要立即到医院排查。

邢洁接诊的一位糖尿病患者,因“初一吃药不吉利”擅自停药十天,导致血糖飙升,引发酮症酸中毒,经抢救才脱险。邢洁表示,春节期间血糖失控患者较平时会有增加,其中多数为擅自停药或饮食失控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需坚持规律用药,节日期间更要加强监测。”

口腔健康领域也存在认知误区。关晓兵表示,出现牙痛、牙龈红肿等问题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有些患者长溃疡后不当回事,自己处理或服药,溃疡不好也不及时就医。其实,溃疡如果超过两周仍不愈合,应及时就诊。”

专家提醒:节后注意均衡饮食

面对节后健康风险,在饮食方面,邢洁表示,春节期间,餐桌上往往大鱼大肉较多,节后应适当减少这些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建议多食用如芹菜、燕麦、玉米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消化;同时,尽快恢复一日三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此外,春节期间剩菜剩饭较多,应尽快放入冰箱,避免滋生细菌,并在一两天之内吃完。

“青少年即将开学,这类群体面临着寒假综合征、节后综合征叠加的双重压力。”闫少校说,参照往年的接诊经验推测,春节后、开学前,心理门诊青少年患者占比可能有所上升。为预防心理问题,青少年可以在假期结束前几天设定相对固定的入睡及起床时间,并逐步调整至上学时的作息时间。寒假结束前一周,青少年要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避免沉迷于游戏或社交软件;可以适当预习下学期的学习内容,但不要过度安排学习任务,以免增加压力。

下周将迎来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很多人喜欢吃一碗香甜软糯的元宵。关晓兵提醒,元宵刚出锅时温度较高,应稍微放凉后再食用,避免烫伤口腔黏膜,导致口腔疼痛、溃疡。此外,元宵由糯米制成,黏性较高,容易附着在牙齿表面和牙缝中。如果不及时清理,食物残渣会滋生细菌,导致蛀牙。“吃完元宵或汤圆后,建议立即漱口,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记者 柴嵘)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