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昌:青山变“金山” 生态富民两相宜
立春时节,地处广昌县的旴江生态公益林场,林海浩渺,郁郁葱葱,一朵朵白色的鹿茸菇从菌筒中冒出来,黑木耳菌筒整齐排列,一旁的岗梅蓬勃生长……近年来,广昌围绕“山上再造一个广昌”目标,因地制宜规划发展林下经济,不仅守住了青山,更带富了村民,林下“掘金”打造出了“聚宝盆”。
广昌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构建以“林+”为特色的林下发展“1+N”新模式,即“林+菌+药”“林+药”“林+菌”“林+禽”“油茶+药”“果+药”等多种复合叠加经营模式,着力提升林下经济综合效益。与此同时,创新运营机制,激发了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新活力。探索以农户、企业、社会为主体的多元化林下经济发展投入机制,大力推广“公司+林场+农户”“公司+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运营体系,鼓励林场、合作社、村办公司、农户以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作价入股,参与种养环节的生产管理,让林农从产业链的专业分工中受益。
抚州市利财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与旴江生态公益林场合作,采取“公司+林场”“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村集体+农户”等模式,引导农户利用资金入股、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公司生产经营,带动22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实现多方受益。“我们积极响应县里提出‘山上再造一个广昌’的号召,做强林下经济,并为有意向参与林下经济的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带动大家一起致富。”林场复合经营示范基地负责人谢远财表示。
“我在家种菌菇,因掌握的技术不够,导致产量不高,效益不好。来到旴江生态公益林场工作后,我每月有5000元的工资,还在公司参股,年底能获得分红,日子越过越好了。”塘坊镇北坑村村民陈用金说道。
同时,该县积极引进利财、宝树、宜农、健达食品等种植、加工一体化林下经济企业,不断延伸食用菌深加工、油茶深加工、岗梅切片加工、黄精精深加工等产业链,推进林下经济工业化生产,提升林下经济产品附加值,让林下经济发展优势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县共培育27家林业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其中省级林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林业龙头企业2家、规上企业5家。
如今,广昌又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和林下产业优势,将林下经济与森林康养、文旅等融合发展,重点发展森林康养、采摘游、研学游等。“当前,广昌林下经济产业振兴建设项目正在施工,项目建成后将全面完善林场道路系统、景观系统、康养系统、游乐系统、林下经济和旅游服务系统,着力打造广昌县林下经济产业园。”广昌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写好林文章,发展林产业,广昌正全力打造林下经济产业园和“林+”品牌。目前,全县林下经济种植面积21.28万亩,其中油茶15.26万亩、森林药材5.26万亩、林下食用菌0.76万亩,建成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7个,每年实现林下经济产值19.2亿元以上,带动1万余户林农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谢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