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爬山的“机器腿”火了,想要!
近日,湖北恩施大峡谷景区亮相的一款外骨骼“机器腿”引发网络关注。部分试用过“机器腿”的游客表示,穿上后爬山就像“飘起来一样”。据工作人员介绍,针对游客历年来对大峡谷这类山岳型景区的体验感都是比较“费腿”,综合游客特别是很多老年游客的反馈意见,引进了这款产品。

游客试用“机器腿”
今年春节假期期间,泰山“登山助力机器人”就火爆“出圈”,不少网友要求“上链接”。登山助力机器人是一款外骨骼机器人,它运用先进的人体工学设计动力、电子和AI算法等核心技术,可感知穿戴者下肢的每一个运动趋势,及时给予恰到好处的助力,有效减轻双腿负担,从而帮助游客轻松登山。外骨骼“机器腿”不仅能提升用户体验、降低体力消耗,也展示了相关科技在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带来了新的商机。

泰山景区投放的登山助力机器人 图源:济南时报
提到外骨骼机器人,不少人想到的应用场景是帮助残障人士进行康复训练。而“机器腿”被应用到旅游场景,受到游客们的热烈欢迎,实现了科技赋能与文旅服务的“双向奔赴”,创新了人文与技术的融合模式和表达方式。除此以外,登山助力机器人还能广泛应用于日常行走、上楼等生活和工作领域,也让更多人看到了机器人进入日常生活场景的可行性。
去年身负重物和清运垃圾的机器狗出现在泰山盘道上时,就有网友表示“如果能驮人,我第一个报名体验”,而今年春节就有人用上了能助力“抬腿”登山的“机器腿”。这背后离不开机器人产业的创新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我国持有的机器人相关有效专利超过19万项,占全球比重约2/3。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约15%。我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近3年新增装机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其实,无论是在春晚上演“赛博秧歌”的人形机器人,还是近日成为关注焦点的deepseek,无论执行任务的是实体还是模型,似乎都在提醒人们,人工智能正以迅猛的速度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并逐渐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融合渗透。
机器人带来的科幻与现实的碰撞,丰富了科技与人文共处的场景,但这也让人们在深刻意识到“未来已来”的同时,审视并反思着其在规则、伦理等方面的合理性。说到底,机器人只是科技进步的一个缩影。或许,未来机器人会像水和电、手机和电脑一样习以为常。而当这个未来还未来时,我们该与它如何共处,又该如何自处,在每次科技飞跃的过程中,大概我们都需要思考和面对。(吴亚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