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 江西文旅在行动

滕王阁
3月2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石油分公司、南昌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百城千站”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暨2025年中国石化车友节在南昌市举行,为提振文旅消费注入强劲动能。该活动是政企携手深化交旅融合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江西以“小站点”撬动“大产业”的重要行动。
近期,我省出台促进消费“1+9”政策体系,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关于提振江西文化和旅游消费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加大惠民力度、丰富文旅供给、拓展文旅需求、打造融合场景、深化“引客入赣”等五个方面推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
提振文旅消费,江西将从五个方面谋创新、求突破。
1 加大惠民力度
让文旅消费更亲民
消费惠民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方案》中提出,要整合推出“云游江西”一卡通,出台“乐游江西”大礼包等系列文旅消费优惠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当地实际推出文旅消费券、消费满减和积分奖励兑换、抽奖等优惠措施。鼓励景区淡季打折或免费开放,对老年人、残疾人、学生等重点人群实行减免门票政策。
拓展公共机构服务供给也是江西文旅惠民的重要一环。广泛开展的“文韵赣鄱”系列文化活动,让优质文化资源能够直达基层,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博物馆、美术馆积极策划推出高品质特展,图书馆、文化馆策划推出群众性展览,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多欣赏艺术、参与文化活动的机会。实施“非遗点亮生活”江西行动,推动非遗进景区、进街区、进社区、进校园,不仅让非遗技艺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也为群众带来了独特的文化体验。同时,推进非遗工坊建设,举办“非遗点亮生活”主题展、江西非遗大集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非遗技艺的影响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纪念馆等也在不断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积极融入旅游线路设计、展陈展示和讲解体验,让历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为游客带来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2 丰富产品供给
提升文旅品质内涵
当前,文旅消费从观光型向体验型转变,从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升级,丰富产品供给是提振文旅消费的关键。
《方案》提出,开展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消费活跃的旅游休闲街区。实施景区业态提升计划,开展景区设备更新,提升游客获得感。实施文旅品牌培育计划,开展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名县、名村(镇)、名景区评选,指导庐山、三清山等培育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培育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丰富文化娱乐产品。推动“唱游江西”提质升级,加大对演出经纪企业培育支持力度,引进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营业性演出。优化营业性演出审批流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各地适当放宽大型营业性演出可售(发)票数量限制。增加文娱综合体、电子竞技、游戏游艺、手工创意、运动健身等室内文化娱乐产品供给,鼓励开发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游乐项目。实施“短剧游江西·文旅新赣线”创作计划,推出一批原创优质微短剧。
推进多业态融合发展。实施文旅百业融合计划,创新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低空旅游、冰雪旅游等业态,丰富赛事、温泉、旅拍、房车、游轮、乡村民宿等旅游产品,合理开发利用文物主题游径,培育江西十大文旅消费新场景。发挥“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作用,增加优质文旅消费供给。
创新开发“赣鄱好礼”。推动文旅企业围绕知名动漫、游戏、影视等IP开发文创周边,鼓励各企业推出彰显赣鄱文化IP的时尚穿戴、家居、潮玩、运动、电子设备等产品,推动在服装、箱包、珠宝、美妆、玩具等领域开发联名款文创产品,举办户外装备展览,打造赣鄱“潮牌”“潮品”。推动文旅赋能特色农产品开发销售,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举办“赣鄱好礼”文旅商品设计大赛,发布江西旅游推荐购买商品名录。
3 挖掘多元需求
覆盖全年龄段消费
如何挖掘多元需求?我省提出要发展亲子旅游。推动各级文艺团体推出一批高品质少儿题材舞台剧目,创新演出场景和形式。引导景区、商场、街区等引入户外拓展、乡村采摘、文化体验、亲子乐园、无动力儿童乐园、艺术和手工艺品制作等业态,推动剧场、科技馆、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海洋馆等纳入亲子游线路。鼓励酒店、民宿推出优质亲子房、儿童房,打造亲子度假酒店。
其次是发展研学旅游。培育一批优质研学旅游品牌和企业,推动旅行社经营研学旅游业务健康有序发展。发展入境研学旅游,擦亮“全球学子嘉游赣”品牌。实施江西红色研学“十百千万”行动,推出红色研学精品线路、精品课程,培育红色研学优秀导游、导师,唱响“红色江西正青春”研学品牌。发展银发旅游。设计发布一批省内银发旅游精品线路,培育打造一批“中医药+康养”、“候鸟式”养老、旅居养老目的地,积极推广康养、漫游、家庭游、怀旧游、错峰游等银发旅游产品。发展银发旅游保险业务,完善老年旅游优惠政策,提高银发旅游服务水平。
此外,《方案》提到要增开银发旅游列车,组织开展“赣鄱康养行”活动,将银发旅游专列适老化、绿色化、舒适化改造纳入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范围。推进酒店电视操作复杂专项治理工作,提升老年人旅游出行体验。
挖掘多元需求,还要释放职工消费潜力。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单位和职工将带薪年休假与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活动相结合,安排错峰休假。鼓励各级工会组织劳模和一线职工疗养休养。鼓励基层工会拓展使用会员会费为会员购买全省、本地区或跨区域旅游景区年票,鼓励景区加大对工会会员购买景区年票的优惠力度。鼓励基层工会开展职工春秋游和“嘉游赣·惠生活”活动,组织职工畅游江西。
4 打造融合场景
创新文旅消费体验
创新文旅产品业态,不仅是满足群众特色化、多层次、分众化旅游需求的务实之举,也是助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
培育商文体旅消费场景。推动城市商圈智慧化建设,培育一批省级智慧商圈、智慧商店,促进商圈经济繁荣、品质高端、服务齐全、智慧共享。引导商业街区改造提升,引入赣菜美食、动漫空间、文创商品、非遗展示、民俗表演、剧本娱乐等业态,打造潮玩“谷子”店、“谷子”经济卖区等消费业态,支持文旅景区、街区开展“汉服旅游”“妆造旅游”。鼓励建设潮玩主题设施或整体场景,形成文商旅融合、多元业态互动的体验型首饰潮玩智慧商圈或首饰潮玩特色小镇。发展首发经济,支持开设首店、旗舰店,鼓励更多高品质、高流量的国内外首饰潮玩品牌来赣举办首发、首秀、首展。
培育沉浸式文旅场景。支持在文博场馆、景区、街区、游轮、大巴等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推出一批沉浸式文旅新产品新场景。推动文学、动漫、游戏、演艺、影视等知识产权(IP)相互转化,建设空间型虚拟现实体验项目。支持各地打造超高清、沉浸式、互动式演艺新空间和数字展览新空间。推进上网服务场所转型发展,打造电竞体验馆,举办电竞赛事。
培育文旅购物场景。推动有条件的地方汇集本地特色文旅商品,加强创意设计,因地制宜打造综合性特色文创店。在重点景区、交通枢纽、大型商超、城市综合体等场所,打造一批赣鄱文创主题购物专区,多渠道布局文旅商品研产销。推动“铁路+文旅”融合,利用旅客候车、乘客到达、乘车车厢等消费场景,加大旅游线路、文旅美食、文创商品等销售力度。
培育文旅住宿场景。引进全球高端连锁酒店品牌,培育本土酒店品牌,新增一批高星级旅游酒店。持续开展国家等级旅游民宿评定,提升民宿建设品质和服务标准,支持开发红色旅馆、星空露营、汽车旅馆、自驾车旅居车营地等产品,丰富民宿经营业态。
培育夜间文旅消费场景。推动国家级、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丰富夜游、夜娱、夜食、夜购、夜演等“新夜态”,鼓励发展“水上夜游”文旅产品,培育江西十大文旅消费“新夜态”。支持各地对消费集聚商业区的夜间照明和夜景灯光升级改造,优化停车场、公共交通等配套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景区、文博场馆开放时间,鼓励开展“图书馆之夜”“博物馆之夜”“美术馆之夜”等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做好夜间开放保障。
5 实施 “引客入赣”
拓展文旅客源市场
开展促进消费专题活动。组织各地广泛开展“百县百碗、百县百店、百县百街”文旅消费促进活动,推出江西文旅美食地图、“赣鄱好礼”商品地图、文旅休闲消费街区地图,推出“舌尖赣鄱・寻味之旅”旅游线路,引导各地围绕“五一”、国庆假期和暑期等旅游旺季,举办消费周、消费月、消费季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色文旅活动。
加大文旅消费区域合作力度。与周边省市等开展结对互游、客源互送,推出一批跨省旅游精品线路,探索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合作路径。支持九江发挥长江中下游纽带作用,举办长江经济带文旅消费季活动,推出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旅游线路。推动各设区市加强产品共建、资源共享,联合举办区域性消费促进活动。
强化文旅宣传营销。实施“乐游江西”国内文旅推广计划,持续优化与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的合作模式,做大做强全媒体宣传矩阵,丰富品牌内容及推广渠道,打造“江西风景独好”高铁、机场“多功能旅游集散展示营销中心”。持续巩固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客源市场,开拓东北、西北、西南等远程市场。
促进入境旅游发展。实施“Discover Jiangxi”海外推广计划,推进省部共建葡萄牙里斯本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制定全省入境游支持政策,推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入境游精品线路。推进“景区出海”行动,赴东南亚、日韩、欧洲等地举办“如画江西 风景独好”海外文旅系列宣传推广活动。提高入境服务便利化水平,强化景区导游、酒店服务人员等外语培训,完善景区、机场、车站、酒店等场所的多语种标识及导览设施。
为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我省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国家级品牌和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名县、名村(镇)、名景区创建,对“引客入赣”成效明显的设区市予以奖补。
(本版文图由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