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树”下,“守望者”不应孤独

2025-03-27 11:31 阅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连日来,多名网友发布视频称,“孤独的树”要被农户砍掉了。多段视频显示,有人爬上了“孤独的树”,其部分树枝被砍掉。有网友表示,农户之所以要砍树,是因为有游客去打卡时踩踏了庄稼。3月26日,记者以游客身份致电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流坡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有游客去打卡时踩踏了农户的小麦,农户确实砍掉了一些树枝,但并没有将树砍掉,“那么好的小麦被踩踏,确实挺可惜”。(3月26日极目新闻)

网络截图。来源:潇湘晨报

  安徽池州平天湖畔的“孤独的树”,在游客镜头里是文艺大片的最佳布景,在农户账本上却是五千元的经济窟窿。游客骑着自行车碾过抽穗的麦田,躺平摆拍压垮青苗,这场看似“浪漫与生计”的冲突,实则是流量经济与土地伦理的撞车——当社交平台的“治愈风”吹折了真实的麦穗,我们不得不算一笔明白账。

  价值的天平已经倾斜。游客追求“人生旷野”的意境,把麦田当作免费摄影棚;农户守着“一株麦穗一斗粮”的生计,眼里尽是倒伏的损失。这种撕裂,就像城里人抱怨“乡村太商业化”,而农民却在为游客扔下的垃圾发愁——对土地的想象与现实之间,隔着一层滤镜的距离。

  这棵树走红半年有余,前去打卡的人络绎不绝。基层管理却慢了半拍,既未铺设栈道隔离带,也没设置文明提示牌,直到农户举斧砍枝才匆忙介入。好在,池州文旅局最新回应称“已协调赔偿并规划观景台”,这迟到的补救还算及时。但更该反思的是:当“网红打卡”成为新农具,管理者不能只当“滤镜里的风景”,而要做“麦田的算账人”和“守望者”——既要算清游客的流量价值,更要算准农户的生存成本。浙江安吉的“稻田美术馆”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在农田铺设观光木栈,游客消费抵扣农田维护费,让诗意与生计真正共生。

网络截图。来源:潇湘晨报

  对于那些热衷于追逐“网红打卡点”的人们,应该懂得,把他人的麦田当成自己的诗和远方,并将其踩在脚下,这样的“打卡”对自己而言是“打脸”,对他人而言是“打扰”甚至破坏。当“流量至上”成为常态,就有可能成为一种“流毒”。克制冲动,保持文明,是热爱“打卡”者的基本素养。

  而那些热衷推出“出片圣地”的平台们,也应该思考,平台助推类似的“圣地”会越来越多,如何利用算法伦理遏制破坏性“打卡”,在流量的推拉中给予平台的善意提示。

  那棵被砍去枝丫的树依然挺立,但人们应该读懂它沉默背后的心声:真正的诗意不在滤镜里,而在麦穗与镜头的和解中。当无人机再次掠过麦田,希望拍下的不仅是“孤独的树”,还有树下站着的不再孤独的“守望者”。(李蓬国)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