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邹雅 李青云 湘潭大学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医学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医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英语知识与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同样关键。本文在医学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重要性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培养文化意识的有效方法,分析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旨在提升医学英语教学质量,助力学生更好地参与国际医学交流。
关键词:医学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流
随着医学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医疗观念、行为和实践存在显著差异。培养学生在医学英语学习中的文化意识,能使他们在跨文化的医学交流中,准确理解信息、有效沟通并避免误解,从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国际合作成效。
一、培养文化意识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避免医疗误解与纠纷
在国际医疗场景中,因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例如,某些文化中患者对身体隐私极为重视,在问诊或体检过程中,若医生未考虑到这一因素,可能因询问方式或检查动作让患者感到不适甚至抵触,影响诊断与治疗。通过培养文化意识,医学生能在与患者交流时,充分尊重其文化背景,理解患者的行为和观念,减少误解与纠纷。
(二)促进医学知识的准确传播与交流
医学知识的国际传播至关重要。医学文献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疾病命名到治疗理念,都可能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以中医为例,“阴阳”“五行”等概念在英语中难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汇,若翻译者缺乏文化意识,简单直译,可能使国外读者无法理解其真正含义。在国际医学会议交流中,文化意识强的发言者能更好地调整表达方式,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听众都能准确理解其传达的医学信息,促进医学知识在全球范围内的准确传播与交流。
(三)提升国际医学合作成效
医学研究和医疗援助等国际合作项目日益增多。在合作过程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医学团队成员在工作方式、决策过程和沟通风格上存在差异。具备文化意识的团队成员能敏锐感知并尊重这些差异,在合作中能够相互理解、协调配合地适应合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国际医学合作项目顺利开展,共同攻克全球性医学难题。
二、医学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的方法
(一)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
医学英语教材富含多样的文化内容,教师应深入挖掘。讲解医学案例时,引导学生分析患者文化背景对疾病认知及治疗态度的影响。如分析美国糖尿病患者案例时,可提及不同种族对饮食控制观念的差异,展现文化与医学的联系;在介绍医学史时,讲述古埃及解剖学探索、印度阿育吠陀疗法等,拓宽学生文化视野,使学生在学语言知识时,能接受多元文化的熏陶。
(二)引入真实的医学跨文化交流素材
教师可引入真实素材,助力学生直观感受跨文化交流场景。教师可以播放国际医学会议演讲视频,让学生观察各国专家风格的差异;分析跨国医疗救援报道,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人员沟通协作问题;收集国际医学期刊跨文化研究论文,组织学生阅读讨论,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三)开展文化体验活动
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体验文化差异。教师可组织模拟国际医疗门诊,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国家患者和医生,依据文化特点设计问诊过程。此外,还可邀请不同文化背景的医学专家或留学生举办讲座交流,让学生直接感受多元文化,了解不同文化下的医学实践与教育体系。
三、医学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一)教师文化素养参差不齐
部分英语教师缺乏医学背景知识,这在结合英语与医学专业教学时显得尤为明显,他们可能无法深入准确地解读医学文献和材料,从而难以满足医学专业学生对英语在医学领域应用的期望。[1]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定期组织教师参与跨文化交流培训课程,邀请专家讲学分享经验,鼓励教师投身国际学术交流拓宽视野。同时,教师自身也要通过阅读书籍、观看影视作品等方式,提升自身文化水平。
(二)教学时间有限
医学英语教学任务重,留给文化意识培养的时间较少。教师需优化教学设计,把文化意识培养融入语言知识与技能教学环节,在讲解阅读文章时,兼顾语言结构、专业内容与文化差异。课堂活动设计也应提高效率,例如将文化体验和口语练习结合。此外,教师可推荐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在线跨文化课程、阅读医学文化书籍等资料,拓展文化学习空间。
(三)学生对文化学习重视不足
部分学生认为医学英语学习关键在于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对文化意识培养不够重视,缺乏积极性。特别是在医学英语教学活动中,也需要进一步了解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2]教师可通过展示因文化误解引发医疗事故的真实案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让其切实体会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在教学评价中,增加文化知识及应用的考核,如设置跨文化案例分析题,促使学生重视文化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医学交流或模拟项目,提高学习兴趣。
四、结论
在医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契合医学国际化趋势。学生可规避医疗误解,助力医学知识传播与合作。教师可通过挖掘教材、引入素材等方式落实培养,虽面临教师素养、教学时长、学生重视度等难题,但采取相应的策略可化解,为培育高素质医学人才筑牢根基。
参考文献:
[1]李季.医学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法有效性的研究[J].海外英语,2024,(15):133-135.
[2]沈军.医学院校医学英语英汉互译的翻转课堂实践与探索[J].大众文艺,2024,(12):179-181.
作者简介:
邹雅,女,汉族,2001年10月生,籍贯:湖南岳阳,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李青云,女,汉族,2000年4月生,籍贯:湖南岳阳,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