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擦亮信用“名片”,为高质量发展“夯基固本”

2025-04-03 10:10 阅读
大江网

  近日,为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部署了23项政策举措,涉及构建覆盖各类主体的社会信用体系,夯实社会信用体系数据基础,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和治理机制,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市场化社会化水平等5个方面。

  人无信而不立,国无信则不强。“信”的内蕴已深深印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速跑”,取得了显著进展。从构建了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到归集各类信用数据807亿条;从助力信用主体融资超37万亿元,到严格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弘扬诚信文化,加强制度建设,让社会信用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营养剂”和“必需品”,以社会信用铸就发展基石。

  社会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当前,社会信用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社会信用体系仍存在制度规则不够统一、信用信息共享开放不足等问题。可以说,此次《意见》是最新的“顶层设计”,构筑了新时期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其出台可谓正当其时、恰逢其势。可以预见,随着《意见》的落地实施,必将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助力答好社会信用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命题”,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维护公平有序竞争市场秩序、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涉及各类主体、点多面广,需要全社会协力共为。《意见》提出要构建覆盖各类主体、制度规则统一、共建共享共用的社会信用体系,并部署了五方面23项重点任务,包括构建覆盖各类主体的社会信用体系,夯实社会信用体系数据基础,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和治理机制,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市场化社会化水平。可以说,《意见》坚持系统观念,对新时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部署,不仅推动各类主体广泛参与、打通制度规则“肠梗阻”,还坚持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双轮驱动”,各类信用手段多管齐下实现统一闭环,推动全社会把“信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更多“信用红利”惠企利民。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各地各部门要以《意见》印发为契机,加快推动《意见》落实落细,不断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促进各类主体“诚”势而为、向“信”而行,擦亮信用“名片”,构建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体制,为高质量发展“夯基固本”。

  (大江时评特约评论员 彭松涛)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