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改革创新,让“上栗花炮”闪耀全球
如果请你欣赏绚丽多彩的烟花表演,恐怕没有谁会拒绝,因为烟花确实好看,而科技赋能、品种繁多、安全环保的“上栗花炮”就是如此,令人赞叹不已、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3月31日至4月1日,笔者有幸参加了由江西省委网信办指导,江西日报社主办,萍乡市委网信办、上栗县、大江新闻客户端承办的“网络正能量骨干走进‘花炮故里’暨2025年大江时评、大江号交流会”,从中看到了上栗花炮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栗花炮”因“爆竹祖师”李畋“揭皇榜”所创,至今1300多年。一代代上栗花炮人栉风沐雨、精益求精、薪火相传,该县已跻身中国烟花爆竹四大主产区之一,“上栗花炮”也逐渐成长为彰显地方文化特色、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百亿级支柱性产业。
为了让更多人爱上“上栗花炮”,使其好看又好卖、名扬天下,上栗县在充分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文化激活—产业革新—业态融合”的发展格局,制定了上栗县烟花爆竹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了“花炮十条”奖励办法,全力推进全国烟花爆竹转型升级集中区建设,先后促成“七彩祥云”“加特林”“顺风车”“稻穗烟花”等120余种畅销的新产品问世。目前,上栗县共有188家花炮生产企业,其中123家升级规上企业,6家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同时,“上栗花炮”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品远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下游配套企业400余家,产业集群吸纳从业人员超10万人。
不可否认,“上栗花炮”这一千年产业发展势头仍然迅猛,但在环保压力、安全生产要求升级、市场竞争加剧等多元背景下,如何推动“上栗花炮”产业持续发展,并兼顾传统技艺传承、技术创新、绿色转型和品牌建设,确保“上栗花炮”在国内市场稳占鳌头,又在国际市场“特别能打”,成为一张亮丽、厚实、可靠的“中国名片”,平心而论,它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其一,坚持政策引导。通过提高“上栗花炮”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额度,加大对企业技术革新、环保设备购置、产品宣传等补贴;建立专家智库,联合职业院校开设烟火技术、产品设计等专业,培养技术工人和设计师;使用自动化生产线和数字化管理系统,深入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战略,提升生产效率和企业效益。
其二,严守安全生产底线。常态化开展企业所需的安全生产培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快建立全国首个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大数据平台,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程可追溯,强制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认证,做到实时预警风险;扩大电子烟花、冷烟花、无硫火药等环保型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淘汰落后产能企业。
其三,持续增强品牌效应。在推动行业协会建设、规范竞争秩序、避免低价恶性竞争的前提下,精心办好上栗国际花炮文化节、国际创意烟花设计大赛、创意燃放大赛等活动,来统一产品质量标准和品牌形象;采取高端定制、文化(影视、游戏)IP联名、集中采购等方式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以强化“世界花炮看中国,中国花炮看上栗”的定位。
其四,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精准发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仅深耕国内婚庆、文旅、节庆场景,开发小型化、创意化产品,用好电商平台扩大销售,也积极与跨境电商拓展欧美、东南亚、非洲等海外市场,注重当地人生活习俗、消费层级,取得优势产品的国际认证来突破贸易壁垒,让“上栗花炮”随处可见。
烟火千年,花开上栗。当前,上栗县正加快推进国际花炮交易会展中心建设,致力打造集商贸、文化、创意、会展、洽谈于一体的数字街区和花炮文化网红打卡地。有理由相信,只要“上栗花炮”产品花样多、安全环保,面向各年龄段、不同肤色的消费群体,赢得满堂彩、拥有源源不断的回头客,就一定能繁花似锦、闪耀全球。
(大江时评特约评论员 潘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