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起红疹 血小板计数跌至1!江西省胸科医院紧急救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杜宇蔚报道:近日,江西省胸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内六科(感染性疾病科)接诊了一位72岁的患者,患者之前因咳嗽、咳痰伴咯血于当地医院确诊肺结核,随即开始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然而治疗2周后,患者突发全身大面积皮疹,并伴有皮下出血点,血小板计数骤降至危急的。当地医院紧急处理后,患者病情仍持续恶化,咯血症状加重。为寻求进一步治疗,患者辗转多家医院,最终来到江西省胸科医院内六科就诊。
血小板是止血的“生命卫士”,当其计数低于30×10^9/L时,自发性出血风险极高,尤其是颅内或内脏出血,死亡率超过50%。
江西省胸科医院内六科主任医师、副主任吴于青接诊患者后,结合患者用药史、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最终确诊其为药物性肝损伤合并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几乎为零,这意味着她的凝血功能完全崩溃,随时可能因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致命并发症危及生命。”吴于青说。
面对如此凶险的病情,内六科迅速启动多学科联合会诊机制,在对患者情况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和讨论后,专家团队最终制定出一套精准的治疗方案:使用肝毒性低、过敏风险小的二线抗结核方案;输注丙种球蛋白抑制免疫过度反应;补充血小板悬液改善凝血功能;采用血液滤过加速毒素代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精细化护理,24小时监测生命体征。
经过72小时的紧张救治,患者的血小板计数逐步回升至50×10^9/L,皮疹明显消退,ALT、AST指标逐步恢复正常,咯血症状得到控制。两周后,患者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目前正在接受抗结核治疗。得知患者脱离危险后,家属喜极而泣,激动地向医护人员表示感谢:“真是从鬼门关抢人!感谢科室所有医护人员的专业治疗和精心照顾。”
据统计,约5%-20%的结核患者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其中肝损伤、严重过敏反应等可危及生命。吴于青提醒,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应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若出现皮疹、乏力、黄疸或出血倾向,务必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