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困难群众照护难题——吉水创新“送医陪护”服务模式

2025-04-14 09:22 阅读
井冈山报

  近年来,吉水县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特困群体“就医难、护理贵、照护难”三大痛点,创新推出“政府兜底、专业介入、全程闭环”的“送医陪护”服务模式,通过全链条服务保障、个性化救助方案和多元共治机制,让特困对象从入院到出院享受“全天候、有温度”的照护。

  全链条服务 破解就医困境

  “从入院到出院,第三方陪护人员全程照顾我,非常贴心。”丁江镇特困对象马某的亲身经历,道出了吉水县特困救助服务体系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不久前的一个深夜,马某突发高烧陷入昏迷。邻居发现后,紧急拨打急救电话。乡镇民政所接到消息,迅速启动绿色通道。不到2小时,第三方陪护人员便抵达医院与医护人员“无缝对接”。在后续治疗中,护理团队时刻关注马某的病情,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全力为马某的康复提供支持。

  这一切得益于吉水县搭建的“申请即派单、交接即服务、完结即评估”便利化服务体系。通过制定“送医陪护”服务内容及标准,每年由县财政拿出45万元资金,用于购买社会组织为特困对象开展陪同就医、日常护理、病情跟踪、人文关怀、心灵慰藉等医疗护理服务。在这一服务模式下,特困对象或照料人、村居监护人只需填写服务申请表至乡镇后,即可迅速建档申请服务,县民政局同步致电社会组织派遣服务。服务人员与评估人员进行现场评估,填写交接单后,即刻介入提供服务。在服务过程中,特困对象可随时反馈陪护情况。直至出院、完成交接,整个服务流程结束。

  个性化方案 提升救助精度

  “连每天吃什么、怎么锻炼都安排得清清楚楚。”盘谷镇特困对象曾某感慨地说。去年11月摔伤住院期间,他不仅获得低脂易消化餐食定制服务,护理团队还为其量身设计关节活动训练计划和防跌倒技巧学习清单。

  吉水县在“送医陪护”服务中,高度关注特困对象的具体病因和实际需求。从饮食起居、护理康复、人文关怀三个维度,精心制定了涵盖43项服务的“送医陪护”清单,根据特困对象的实际情况能够精准匹配个性化服务。

  曾某住院期间,护理员不仅按时协助翻身、按摩,还通过家属微信群同步康复进展。出院时,曾某已能借助助行器行走。

  吉水县对全县特困对象展开全面摸底统计,发放“服务项目资格卡”,让特困对象清楚了解服务内容和标准。在此基础上,根据特困对象的“点单”需求,及时制定一户一档的个性化“送医陪护”方案。这种精准精细化服务模式,既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又满足了特困对象的就医需求,有效破解了特困对象就医陪护难题。

  多元共治 强化服务保障

  清晨,护工刘恩云正在为失明的吉爷爷调整输液管。作为“送医陪护”服务的受益者,吉爷爷享受24小时专业照护,从协助翻身擦洗到心理疏导,每个细节都体现着服务的温度。“我们不仅是护工,更是临时家人。”刘恩云说。

  该县针对特困群体就医陪护需求,建立全流程质量保障体系。服务前严格筛选陪护人员,通过岗前培训、能力测试与分类聘用,确保队伍专业性与责任心;服务中实行“动态监管+闭环处理”,安排专人日常打卡、随机巡访,并开通投诉热线,对问题实行“记录——交办——核实——反馈”全链条处置;服务后则以综合多方满意度评价结果作为结算依据,定期入户听取意见,将“服务温度”转化为可量化的验收标准。

  据统计,该机制运行以来,累计为41名特困对象提供住院陪护,服务对象满意度98%。从严格准入到动态监督,再到效果评估,民生服务既有力度更显温度。(欧阳诗怡)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