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真的会让头发“拜拜”吗?
武寒茹 柳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
一、化疗和掉头发之间的爱恨情仇
提起化疗,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不是药物本身的作用机制,而是掉头发。电影、电视剧里的化疗患者,大多光头出镜,仿佛头发离开是化疗的“标配”。那么问题来了,化疗真的会让头发挥手说再见吗?答案是:在某些情况下,确实会,而且还可能不仅仅是头发,连眉毛、睫毛,甚至身体其他部位的毛发也可能出现掉落现象。但这不是因为化疗在“针对”头发,而是化疗“见谁都不客气”的机制导致。
化疗的药物设计是为了杀死快速分裂的癌细胞,但问题是,我们的身体里并不只有癌细胞会快速增殖。毛囊细胞,也是快速分裂的一员,正因为它们勤勤恳恳地分裂、生长,头发才能保持源源不断地从毛囊中生长出来。但当化疗药物进入体内后,它们对快速分裂的毛囊细胞一视同仁,也采取了“清理”策略,于是头发不幸成了无辜的“受害者”。不过,这并非永久性损伤。化疗结束后,随着毛囊细胞重新恢复活力,头发大多数情况下会再次长出来,甚至新长出的发质会比之前变得更加浓密或卷曲,也算是一种“塞翁失马”。
当然,掉头发并非所有化疗药物的通用副作用,也有一些化疗方案不会引起明显的脱发。有些人仅会出现头发稀疏,而不是全部掉落。所以,不必一听“化疗”就想着要买假发或者剃光头,多数情况下药物的具体反应因个体而异。
二、化疗引发的其他副作用是什么原理?
除了毛囊细胞,化疗药物还会对身体其他同样快速分裂的细胞“出手”,比如消化道黏膜细胞和造血系统细胞。这就是为什么化疗后很多人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副作用,比如恶心、呕吐或贫血。听起来是顺带“牵连”了好几个无辜的系统,但这是化疗原理本身的一部分——为了更有力地对抗癌细胞,难免会伤及一些“池鱼”。
恶心呕吐是大家对化疗的另一个“深刻印象”。某些化疗药物会直接或间接刺激大脑的呕吐中枢,再加上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因此让人感受到强烈的不适。不过,这个副作用已经逐步得到了改进。目前多种抗呕吐药物可以很好地帮助病人缓解这类反应。然而,即便现代药物进步显著,对一部分人来说,似乎胃部的翻滚仍然避免不了。因此,用餐时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摄入过于油腻或刺激性的饮食。
免疫力下降是化疗中的“常驻嘉宾”,这是因为骨髓中的造血细胞受到了化疗药物的影响,白细胞尤其容易“躺枪”。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前线战士,其数量下降往往会降低机体防御力,容易让感染“乘虚而入”。此时,保持环境清洁、避免去人多密集的地方至关重要,日常还需确保饮食卫生,减少细菌传染的风险。
还有一个容易让人忽略的副作用是化疗对口腔的影响。化疗过程中,口腔和消化道的黏膜细胞可能被损伤,导致溃疡、口干或味觉改变。应对小妙招:使用温和的含漱液,食用偏温凉的食物,避免过于辛辣或热烫的饮食,都对口腔保护有益。
三、与化疗副作用有关的误解与建议
人们对于化疗的副作用,往往有一些片面的误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疗的心理负担。例如,有人认为化疗后食欲下降或恶心,是因为“药物一开始没效果,癌细胞在反攻”。事实上,这种副作用并不意味着治疗失败,而是药物作用于正常细胞的“额外故事”,明确这一点可以帮助许多患者和家属摆脱不必要的担忧。对理解身体在经历的过程中多一些信心,不要草率地将正常的化疗反应“扩大解读”。
很多人认为化疗的副作用是不可逆的,但情况并非如此。大部分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脱发等都是暂时的,完成疗程后,身体会逐步恢复自身的平衡。这就好比一次艰难的旅程,当终点到达时,沿途的坎坷会逐渐消散。
化疗过程中,患者不妨多与医生和护理人员交流,了解如何调整服药时间、日常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结构。例如在抗击恶心的反应上,遵循少食多餐是许多人的经验之谈。对于脱发,可以提前选择佩戴舒适的帽子或围巾。
正确对待化疗的副作用,意味着不要自行对药物产生恐惧或停药行为,更不要轻信偏方或流言。每个人的身体反应不同,不必用网络或影视中的一刀切“标准”来看待自己或家人的治疗过程。化疗或许是一条漫长的路,但只要正确、科学地面对,许多不适都可以找到缓解它们的小方法。也许每一步都不算轻松,但走着走着,就会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