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溶栓治疗有何作用?

2025-04-14 09:47 阅读
大江网-信息日报

  吕庚珉 广西民族医院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在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中,早期溶栓治疗成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了解早期溶栓治疗的作用,对于患者、家属以及广大民众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按病因可区分为血栓形成性和栓塞性两大类。临床上将局部脑缺血症状在24小时以内完全缓解的情况称为短暂脑缺血发作,症状持续24小时以上而经过一定时间消失称为可逆性缺血性脑损害,缺血症状持续24小时不消失称为局限性脑梗塞或脑梗塞。该病的临床常见症状包括单侧面部麻木或肢体麻木、无力、语言障碍、眩晕伴呕吐、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意识障碍或抽搐等。

  二、早期溶栓治疗的临床作用

  挽救患者的生命。溶栓治疗能够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进而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和营养供给,让缺血区域得到新鲜血液灌注,从而使患者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溶栓治疗的意义更为突出,它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在当前的临床医疗中,溶栓被认为是挽救心肌、预防心肌梗死发生的重要手段。

  防止或减少患者残疾的发生。脑部血栓阻塞是导致患者残疾的关键因素,这一情况被称为脑卒中。当血栓阻塞脑动脉时,缺血性脑卒中便会发生,其致残率高达3%;而当血栓阻塞大脑静脉时,出血性脑卒中随之而来,致残率可达25%。可见,血栓是致使患者残疾的主要“元凶”。因此,溶栓治疗在预防和减少残疾发生方面意义非凡。一旦患者出现脑卒中症状,必须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如果在发病前或者发病初期就开展溶栓治疗,患者能避免或者减少残疾情况的出现。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会得到相应提升,如能够自行穿衣、进食以及行走等。同时,患者的认知功能也有被保护或者改善的可能,降低了因脑梗死而引发痴呆等严重并发症的概率。这不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作用,还能促使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提升对生活的满意度。

  减少或消除部分并发症。早期溶栓治疗对于脑卒中或者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有着减少并发症的作用。它能够使患者发生再灌注损伤的概率降低25%左右,从而降低心脏猝死的风险。在血管再通之后,患者的肢体功能可以得到有效改善,肢体活动可以更快恢复。而且,早期溶栓治疗还能让部分患者避免或者减轻手术风险、减少住院天数等。早期溶栓治疗在防止或减少患者残疾、挽救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早期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及限制因素

  时间窗。早期溶栓治疗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一般来说,溶栓有效治疗时间窗严格限制在3~4.5小时之间,患者能否在黄金时间内到院治疗是溶栓成功的关键。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时症状越多、越明显,尤其是言语不利、视物不清、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越容易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重视,提高其警惕性,有助于患者及时就医,在最佳溶栓时间窗入院治疗。

  限制因素。早期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包括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症状出现时间小于3小时;年龄达到18岁及以上。

  而禁忌证涵盖诸多情况,例如颅内出血、既往有颅内出血史、近3个月存在严重头颅外伤史或者卒中史、颅内有肿瘤或者巨大颅内动脉瘤、近3个月有颅内或者椎管内手术、近2周内有大型外科手术、近3周内有胃肠或者泌尿系统出血、存在活动性内脏出血、有主动脉弓夹层、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有急性出血倾向、24小时内接受过低分子肝素治疗、口服抗凝剂并且INR大于1.7或者PT大于15s等情况。

  早期溶栓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存在时间窗限制和多种限制因素,需要在严格的评估和监测下进行。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