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头千页纸 心中万盏灯——记洪城监狱刑罚执行科一级警长危峰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洪城监狱刑罚执行科一级警长危峰,先后被评为全省监狱系统刑罚执行工作先进个人、省监狱系统“三八红旗手”和监狱优秀公务员、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并荣立“三等功”2次。

1994年7月,危峰从江西省劳改工作警察学校毕业,被分配至江西省洪城监狱(原江西省第四监狱)工作。
这一年, 危峰22岁。
危峰在基层监区担任管教内勤工作,一点点琐碎、细致又不容出错的工作磨炼了她的能力。她从分监区内勤干到监区内勤,接触的人、事务越来越多,对工作中的疑难杂症的处理也愈加得心应手。
她在工作中迅速成长,逐渐独当一面。
案卷灯影,火眼金睛守护公平正义
2012年1月,由于工作需要,监狱刑罚执行科正、副科长调动到其他部门任职,危峰从基层监区内勤岗位提任刑罚执行科任副科长,在此之前,危峰对基层监区内的工作已十分熟悉,但从未在科室工作过,也不曾接触科室内的工作,是个完完全全的“新人”。
面对不熟悉的环境、全新的工作,在当时的刑罚执行科却只有危峰和另一名年轻的女民警两个人,她们承担着监狱刑罚执行科全部工作任务。
刑罚执行科作为监狱重要的执法部门之一,要负责刑罚执行工作制度的起草,提交监狱会议决定,并完善和贯彻落实;按工作流程、程序要求办理罪犯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协助监狱执法监督和检查;相关狱务公开的指导、检查以及罪犯申诉、控告、检举的处理;处理罪犯家属及社会各界人士涉及刑罚执行的来电来信来访工作等。
面对如此庞杂的工作,危峰没有畏惧、没有退缩,她深知,只有迎难而上,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更辛勤的劳动,牺牲更多的休息时间才能及时完成好工作任务。
危峰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危峰调入刑罚执行科的同年,根据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监狱管理局的安排,各监狱要在7月1日前集中办结一批减刑幅度达一年以上有期徒刑罪犯专项减刑案件。由于多年沉积,此批次洪城监狱内共有700多名罪犯具备减刑资格,减刑案件数量相当于往年全年四批次总和。
此时,距离危峰提任刑罚执行科副科长不到半年。
在许多人仅仅是熟悉业务、了解业务,或刚刚上手业务的时候,危峰却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案卷审理关系重大,不容有失的紧急情况。
危峰的丈夫在基层监区工作,时常早出晚归或在监区值晚班,危峰唯有将正需父母照顾两个读小学即将毕业的女儿等家务重担交给年已七十多岁的父亲料理,一连十几天吃住在单位,每天审理案卷到凌晨。
案卷需逐案校对装订成册确保次日准时送交法院审理裁定,危峰顾不上片刻休息,从白天忙到深夜,当案卷装订完毕,各项材料整理齐全时,危峰抬起头看着窗外的天空,不知不觉东方已露出鱼肚白,新的一天忙碌照样等着她。
这一年,危峰40岁。
以智赋能,身先士卒跨越数字鸿沟
2016年、2017年,新的司法解释、减刑假释细则不断出台。
与此同时,信息化浪潮的到来,引起了监狱业务系统的一次新变革。随着办案流程的现代化、规范化,从前纸质办公的模式逐步转变,减刑假释案件的办理需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网络办案的一套流程此前从未有过,一切都将从零开始。
为适应工作模式的调整,危峰主动要求、多次参加有关网络办案、最新出台的司法解释、减刑假释业务培训,使自己对法律及司法解释理解更加透彻,把握更加准确。
培训结束后,面对运行不稳定,时常“掉链子”的办案系统,危峰积极钻研,发现问题,与系统运维方反馈沟通,优化系统使用。
危峰在熟练掌握平台运用的同时,指导监区民警学习运用网络办案系统。
她对监区出现的问题都及时指正并耐心解释,无论节假日还是非工作时间,对监区咨询业务有问必答,并经常对监区新民警进行业务指导培训,提高他们的办案水平。
这一年,危峰45岁。
逆行坚守,黎明微光见证初心如磐
2021年9月,危峰因身体不适到医院就医。医生建议住院检查,危峰却说,还有工作要做,需要安排好手中的工作,过段时间再来。
这段时间一过,就到了第二年的3月,正是疫情在南昌快速蔓延的阶段。
危峰的丈夫此时正在隔离点备勤,随时准备进狱内值勤。危峰家中只有年逾八十的老父亲和因疫情无法返校的即将大学毕业的女儿。
面对单位内人手短缺,单位外疫情肆虐而家中无人照料的两难境况,危峰毅然选择留守岗位。
直到五月底,南昌总体疫情有所好转,危峰才结束吃住在单位近两个月的封闭生活,来到医院住院检查。
在医院进行各项检查后,危峰被推入了手术室。
出院的第二天,危峰即因肺部感染再次入院。一个月后,她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当中。
这一年,危峰50岁。
2025年,是危峰来到江西省洪城监狱的第31年。
31年间,危峰用她的坚守诠释了新时代监狱警察的使命担当,让刑罚执行既有法律的刚性,又有人性的温度。涓涓细流,无以成江海,也正是有了无数奔流不息的涓涓细流才能汇成大江大海而波澜壮阔。一个人做好一件平凡的小事不难,但做好每件小事就是伟大。
今年53岁的危峰仍战斗在刑罚执行工作的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