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全知道”
田圆 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
在女性的身体里,子宫是孕育生命的摇篮,可有时候,这个摇篮里会悄悄长出一些不速之客——子宫肌瘤。作为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它影响着众多女性的健康,下面,本文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介绍。
一、什么是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简单来说,就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一种肿瘤。它就像子宫里突然冒出来的“小肉团”,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不会像恶性肿瘤一般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子宫肌瘤可以是单发的,但通常情况下易多发,一个子宫上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肌瘤,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据统计,约20%~30%的育龄女性都可能受到它的影响,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还会逐渐升高。
二、子宫肌瘤有哪些症状?
许多患有子宫肌瘤的女性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是在体检做B超等检查时偶然发现的。但也部分女性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比如,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原本规律的月经变得“紊乱”,有时还会出现大量血块。这是因为肌瘤可能使子宫腔面积增大,影响子宫正常的收缩止血功能。还有人会感到下腹部坠胀、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是隐隐作痛,也可能在肌瘤压迫周围组织时加剧。另外,肌瘤如果压迫到膀胱,会导致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则可能引起便秘。
三、为何会长子宫肌瘤?
目前,子宫肌瘤尚无确切病因,但研究发现,子宫肌瘤的生长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密切相关。这两种激素就像是肌瘤生长的“肥料”,在生育年龄,女性体内激素水平较高,肌瘤往往更容易生长。遗传因素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子宫肌瘤,个体患肌瘤的风险可能会增加。此外,长期的精神压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过度肥胖、缺乏运动等,也可能促使子宫肌瘤形成。
四、如何诊断?
当女性出现上述可疑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检查。医生一般会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和症状表现,然后进行妇科检查,通过触诊来初步判断子宫的大小、形态以及是否有异常肿物。更准确的诊断方法是医学影像检查,B超是其中最常用的手段,它能清晰地看到子宫内肌瘤的大小、位置和数量。一些情况复杂的病例可能还需要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肌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五、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严重程度、肌瘤大小和位置以及是否有生育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对于没有症状、肌瘤较小且接近绝经年龄的女性,由于其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肌瘤可能会自行萎缩,通常采取定期复查观察的方式,每3~6个月做一次B超,监测肌瘤的变化。
如果症状明显,影响了生活质量,就需要积极治疗。药物治疗方面,部分药物可以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抑制肌瘤生长,缩小肌瘤体积,缓解症状,但停药后肌瘤可能会再次增大,一般适用于术前缩小肌瘤体积或临近绝经、症状较轻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常见的方法,包括肌瘤切除术和子宫切除术。肌瘤切除术适用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医生会将肌瘤从子宫上剔除,保留子宫;而对于肌瘤较大、症状严重、无生育需求或怀疑有恶变的患者,可能会选择子宫切除术。此外,还有一些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如子宫动脉栓塞术,通过阻断肌瘤的血液供应,让肌瘤逐渐萎缩。
六、如何预防子宫肌瘤?
虽然子宫肌瘤确切病因不明,难以做到完全预防,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降低发病风险有所帮助。饮食上,尽量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减少高脂肪、高雌激素食物的摄入,激素类的保健品如蜂王浆等要适量食用。坚持适当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以增强体质,维持正常体重,避免肥胖。同时,学会调节情绪,减轻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长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激素水平。
只要我们对子宫肌瘤有足够的了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很好地应对,不会对自身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关注自己的身体,拥有健康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