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是绝症?多数患者其实可以逆转!
韦祝祺 桂平市人民医院肾内科
肾病综合征常被误解为绝症,容易联想到尿毒症、透析等。然而,肾病综合征并非不治之症,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逆转病情。下面,本文介绍关于肾病综合征的真相与误区。
一、什么是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发的肾脏疾病综合征,主要症状为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该病病因复杂,可能是原发性肾脏病变(如微小病变型肾病、膜性肾病),也可能继发于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且治疗方案因病因人而异。
二、肾病综合征=绝症?真相是……
肾病综合征常被误解为绝症,但事实并非如此,它的预后因病因和病理类型不同而异,但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控制甚至逆转病情。
以最常见的微小病变型肾病为例,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多数患者蛋白尿可完全转阴,肾功能恢复正常。
复杂类型如膜性肾病或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也能有效控制病情,延缓肾功能恶化。只有少数因延误治疗或病理类型较重的患者可能进展到慢性肾衰竭或尿毒症。
因此,肾病综合征不等于绝症,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肾病综合征的四大典型症状
蛋白尿:尿液中出现大量泡沫,持续不散,提示蛋白质流失,需及时就医。
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低于30g/L),导致水肿。
水肿:从眼睑、颜面部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严重时可能出现胸水或腹水,影响呼吸和消化功能。
高脂血症:血脂指标显著升高,加重肾脏负担并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四、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方法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并不复杂,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一)尿液检查:蛋白尿的“证据”
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蛋白阳性(通常为+++或++++),而24小时尿蛋白定量常超过3.5克。这是诊断肾病综合征的核心指标。
(二)血液检查: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
血生化检查可发现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以及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脂指标升高。
(三)肾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
对于病因不明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肾穿刺活检。通过显微镜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可以明确病因,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五、肾病综合征的治疗:逆转的关键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蛋白尿、改善症状、保护肾功能。以下是治疗的核心策略:
(一)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石”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一线药物,尤其是对微小病变型肾病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效果显著。常用药物为泼尼松,初始剂量为1mg/(kg·d),口服8周,待蛋白尿转阴后逐渐减量。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是抑制免疫反应,减少肾小球的炎症损伤,从而降低蛋白尿。然而,长期使用激素可能带来副作用(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因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
(二)免疫抑制剂:攻克难治性病例
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患者,可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等。这些药物可进一步抑制免疫系统,减轻肾脏损伤。
(三)对症治疗:缓解症状
利尿消肿。使用呋塞米等利尿剂,减轻水肿症状,但需避免过度利尿导致血容量不足。
降压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不仅能降低血压,还能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
降脂治疗。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四)饮食管理:减轻肾脏负担
优质低蛋白饮食。减少植物蛋白摄入,选择瘦肉、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质。
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减轻水肿和高血压。
控制脂肪摄入。选择植物油,减少胆固醇摄入。
六、肾病综合征预后:多数患者可逆转
肾病综合征的预后因病因和病理类型而异,但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以实现蛋白尿转阴,肾功能恢复正常。例如,约80%的微小病变型肾病患者可以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缓解病情。
然而,以下情况可能提示预后较差:病理类型较重(如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反复感染或延误治疗;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因此,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七、预防肾病综合征:守护肾脏健康
肾病综合征并非完全无法预防。以下是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护肾建议:
控制基础疾病:严格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避免肾脏损伤。
避免滥用药物:遵医嘱用药,避免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损害肾脏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量运动,避免高盐、高蛋白饮食。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肾病家族史或长期服用药物的人群,应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
肾病综合征虽然听起来可怕,但它的本质是一种可以通过规范治疗逆转的疾病。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生活,甚至完全摆脱蛋白尿的困扰。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出现了泡沫尿、水肿等症状,不要恐慌,及时就医。肾脏是生命的“隐形守护者”,我们的健康意识和行动,就是对肾脏的最佳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