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味+烟火气!“江西书院”焕新计划启动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谢梦丽报道:千年文脉润赣鄱。4月26日,江西省首届书院文化会讲在南昌举办。会议提出,接下来,将把江西书院打造成为文明传承的“基因库”、立德树人的“新杏坛”、文旅创新的“会客厅”。
会议现场(王祺 摄)
会议现场(王祺 摄)
制定书院专项保护规划
会议提到,在一千多年的中国古代书院历史中,江西是全国书院发展的中心地区,古人称江西“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百里之境,必有书院”。据1996年出版的《中国书院辞典》统计,从唐代至清代,全国各地有据可查的书院共7300余所,其中江西989所,居全国各省之首。近年来,江西加大对古书院的摸排调查,根据江西省地方志办编纂的《江西书院》最新统计,江西有书院近2000所,占全国书院的四分之一。据统计,江西历史上共有进士超过万人,占全国10.96%。
近年来,江西也加强对书院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制定《关于加强江西书院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实施方案》,编制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文物保护规划,实施白鹿洞书院改造提升、豫章书院修复等工程,推动书院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目前,全省书院类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共有12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90余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同时,持续加大对书院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展书院文化资源专项调查,及时将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开展书院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对书院濒危古建筑和破损严重文献进行抢救修复,确保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落实分级分类管理要求,制定书院专项保护规划,将书院文化保护利用纳入江西省“十五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文物事业发展规划等重要规划,加大项目、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支持,为书院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坚实保障。
持续做强白鹿洞、白鹭洲等书院会讲品牌
书院文化传承千年、文脉绵延,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悉,近年来,江西大力推进书院文化研究,成立江西省书院研究会,举办白鹿洞书院会讲、白鹭洲书院讲坛、“千古一辩”书院文化交流大会等活动,出版《江西文化符号丛书·书院文化》《江西古代书院》等系列书籍,出版和发表了一大批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在学术界获得较好的评价,为书院文化的研究阐释作出了江西贡献。
江西将持续加强书院文化的研究阐释,加大研究力量的整合,构建完善的书院研究体系,深入阐发书院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系统挖掘书院文化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并且,持续做强白鹿洞、白鹭洲等书院会讲品牌,积极对接“国字号”传统文化研究平台,围绕江西千年书院文化历史价值、学术理论前沿等主题常态化开展交流研讨、讲学讲座等活动,让书院文化在思想碰撞中激荡传承、历久弥新。
启动“江西书院”焕新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江西敞开书院大门,创新活化教育载体,推动文保单位向文化空间转变,让古老书院与培育时代新人融通相连,为书院文化传承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比如白鹿洞书院常态举办各类学术论坛,成为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全国中小学生近5万人次。
千年书院文化蕴含着尚德修身、爱国奉献、尊师重道等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是立德树人的宝贵资源。据介绍,江西将积极推动书院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和思政课堂,创新开展传习、研学等活动,让书院文化薪火相传。
与此同时,大力推动传统书院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启动“江西书院”焕新计划,支持一批重点书院建设城市文化“客厅”和文明“窗口”,探索“文明实践+书院文化传承”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书院+书房+书吧”新型阅读空间,把散布在全省各地的书院拓展为文明实践站点、城市书房、农家书屋,建设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
擦亮独具特色的江西书院旅游品牌
会议还提到,对书院文化而言,文旅融合是其“破圈”的关键。江西书院多依山傍水而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发展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此,江西将精心设计古代书院精品旅游线路,将遍布全省各地的书院景点串珠成链、连线成面,打造集文化体验、教育服务、旅游项目于一体的文旅产业综合体,擦亮独具特色的江西书院旅游品牌。
充分发挥江西书院文化资源优势,将书院发展融入文创、演艺、直播等文化新业态,制作一批江西书院的纪录片、风光片、微短剧等文艺作品,推出更多彰显“文化味+烟火气”的特色文旅产品,打造一批爆款文化IP,让江西书院文化“活起来”“潮起来”。
此外,建设江西书院文物资源数据库,组织专业力量对书院保存的大量文献典籍、碑刻楹联等进行系统整理和数字化保存,探索开发VR/AR虚拟博物馆、元宇宙文旅体验项目等新业态,让千年书院突破时空限制,成为触手可及的文化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