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流量担当”玩转“烟火气经济学”
重塑老城宜居宜业宜游新可能。
作者 | 张宇 郑梦莹
这个“五一”黄金周,南昌市西湖区再度迎来人气“爆点”,首日接待游客42.04万人次,同比增长33.1%,万寿宫、绳金塔等景区拥挤程度堪比春运。2024年,西湖区累计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250亿元。不断刷新的文旅热力值,使西湖区当仁不让成为南昌文旅的“流量担当”。
这里是赣商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南昌市井烟火气最浓郁的区域。作为南昌文旅资源富集区,西湖区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元业态融合和新意迭出的运营模式,跑出了一路飘红的文旅热度曲线。

从传统商圈到多元消费融合的路径升级
每每夜幕降临,在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一名戴着面纱、身着汉服的女演员倚窗而立,一曲悠扬的二胡,吸引了众多游客围观拍摄。来自扬州的秦梅香连连称奇:“没有想到南昌的老街区这么好玩,以后我还要来。”
2024年“五一”期间,西湖区共接待游客141万人次,国庆长假游客量更是飙升至220万人次。高人气里的烟火西湖,正成为南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鲜活样本。
火爆的背后,离不开游客的口碑支撑。西湖区文旅手握“2024年全国文博社教宣传展示活动百项创新案例”等14个国家级荣誉,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先后获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非遗旅游街区。
绳金塔下,瓦罐汤从滚烫的大缸里端到慕名而来的食客面前;万寿宫杨大娘粽子的热气升腾在雾气晨光中;翠花街“糊羹,来一碗不”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团结路良友包子店前排起长长的队伍……作为千年豫章的核心城区,这种热气与活力,是西湖区朴素的烟火日常。
激发“烟火气经济”的潜力与活力,打响特色美食、特色集市等引客招牌,用热力值带动吃住行游购娱,让烟火气成为城市的发展底气,正是近年来西湖区引客留客的秘诀。
4月13日,在西湖区朝阳洲天虹商场,全国儿童跳绳大赛江西首站在此火热开跳,500平方米蚕宝主题乐园,吸引了大批家长带着孩子参与。一个叫叶家城的幼儿园大班宝宝,在妈妈的帮助下用采摘的新鲜桑叶、花瓣,进行植物拓染体验,红扑扑的脸上充满了好奇。
在文旅消费大潮涌动的趋势下,“首店经济”日益成为各大城市流量掘金的入口。西湖区加速打造全市中高端消费集聚区,“江西首店”“南昌首店”频频登场,依托中山路天虹、朝阳洲天虹、西湖万达、南昌大悦城等优质商业综合体,2024年上半年引进的首店占比达40%。
在这座沉淀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区里,贴合群众需求的新商圈正不断崛起。“首店经济”由点到面、多处开花,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正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引擎。

文旅业态融合的场景创新实践
刚从万寿宫一支麦脱口秀现场出来的刘巧巧和她的小伙伴正在南昌最美靠山墙前拍照打卡,这个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打卡点让她们兴奋不已。
城市活力看人气,城市人气看商圈。传统商圈如何更新突围,是全国很多老牌商圈商街面临的共同难题。作为南昌的传统商圈,西湖商圈也在寻求如何走出“围城”。
行走在西湖老城,处处可见跨界融合与潮流玩法。文创咖啡、艺术展览与商业综合体联动;文化IP和烟火气经济玩出融合新花样;老街区燃起“新烟火”,潮文化“圈粉”年轻人。
在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每到周末或节假日便挤满了人。南昌红墙、鲲茶巷子、巨型鲜花、万寿龙雕塑、书信墙、玫瑰长椅等景点都聚满拍照打卡的年轻人;汉服体验、国风音乐演出、古风茶楼成了社交媒体上的单品“爆款”。在这里,国潮文化、分享价值正成为年轻人热捧的潮流生活。
从“万寿宫里过福年”到春季“花潮节”,再到以金庸小说名场面为蓝本的全民英雄会……老情怀与新潮流在这里相遇,潮流范与文化味彼此交融,让南昌老街区摇身一变,成为年轻人竞相打卡的网红街区。
老城区土地资源有限、空间资源紧张,密集的楼宇成了文旅增长的新空间、新载体。如何向楼宇要增量,是当下所有老城文旅突围的共同选择。
西湖区梳理闲置楼宇动态台账,明确重点招商楼宇名库,为相关单位及企业提供项目租楼选址服务,整合楼宇商运管机构力量,推进楼宇“填满”工作。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培育数字文创、地理信息等特色楼13栋。
这种多元共享模式,实现了公共利益与市场效率的平衡,为文旅融合开掘了新的增长空间。

数字赋能与生态重构的长效密码
文旅消费的“网红化”是流量时代的产物,如何让“网红”走向“长红”?西湖区抓住当下年轻人群体的消费特征,通过“文旅+百业”,重塑老城宜居宜业宜游新可能。
在南昌大悦城商业综合体,即将推出的“AI文旅地图”满足年轻人数字旅游新时尚。借助AI技术,人们足不出户即可解锁新奇。这种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赋能文旅新玩法,正在重构人们的消费体验,使得传统消费场景转化为数据驱动的“智能空间”。
文旅融合是一篇大文章。南昌8.28平方公里的历史文化名城区域,60%在西湖区,江右文化、商业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八一起义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等革命遗址,让西湖区充满“英雄城”的底色。
在这里,红色文化持续凝聚精神力量,古色文化则焕新老城记忆与时尚表达。2024年8月1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首次将数字灯光秀与革命旧址进行融合,推出数字视觉盛宴“光影八一”灯光秀以及“红色剧本杀”“沉浸式党课”等体验项目,一时“圈粉”无数。
数字赋能带来了旅游新玩法,也让这条热度曲线有了更多支点。2024年,绳金塔景区成为全区第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带动全区全年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250亿元以上。一股充满时代气息的消费场景在全区各地竞相上演。
所谓“真诚是必杀技”。如果说文旅产品创新是打开“流量”的触点,那么做好服务则是做大“留量”的利器。
桃园住宅小区是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停车位十分紧张,但对于外地游客,这个小区却表现出很大的宽容。白天上班时段,小区的停车位可供外地车辆停放。到了傍晚,小区旁边的汇海国际商务楼地下停车场也会对外开放。一位从南京来的游客感叹道:“南昌的老城区真是很不错,帮我们外地游客解决了停车问题。”
“停车难”是老城区共同面临的问题,西湖区住建局牵头组织商务楼宇与周边住宅小区签订共享停车位协议。白天,商务楼宇企业的车辆可有序停进周边住宅小区,充分利用小区闲置车位;晚上,小区居民可以把车停进周边商务楼宇停车场,解决回家后的停车之忧。
这种错峰停车模式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不仅缓解了停车难问题,还促进了商务楼宇与周边住宅小区的和谐共处,显著提高了停车场利用率。
保持热度高位的西湖“烟火气”,不断释放消费新活力,彰显经济“末梢”里的勃勃生机。挺起“流量担当”,唱响“南昌品牌”,文旅强区有了更多“新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