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记录753只 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为何钟情江西?
青头潜鸭在青栖湖“遛娃” 周兴芜 摄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沈冠楠报道: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的青栖湖湿地(曾用名“东湖”,2025年更名为“青栖湖”,以下使用“青栖湖”一名),占地面积128.21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27.76公顷,仅相当于鄱阳湖的24分之一。然而,这里却是世界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在江西最主要的栖息地,最高在2022年记录到青头潜鸭753只,全球占比超20%。值得注意的是,青栖湖也是江西省唯一青头潜鸭繁殖地,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部分青头潜鸭在这里落地为家,候鸟变留鸟。
不久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青头潜鸭的越冬同步调查成果。调查结果显示,江西九江青栖湖(东湖)湿地成为青头潜鸭在我国的16处重要栖息地之一。缘何青头潜鸭如此钟情九江青栖湖?近日,记者跟随九江柴桑区2025年青头潜鸭繁殖期野外监测项目技术支撑团队负责人、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言阔前往现场探访。
现场
量身定制!青头潜鸭的“水上产房”
4月25日,九江青栖湖湿地的一处水塘,距离岸边200余米处,飘荡着三座人工搭建的生态浮岛。
浮岛上,细长的菖蒲叶随风摇曳,与波光粼粼的水面相互呼应,为水景增添了一抹新绿与灵动。此处即为九江柴桑区林业局联合江西师大团队为青头潜鸭搭建的人工浮岛。
人工浮岛为青头潜鸭提供更安全的繁殖环境
青头潜鸭被誉为“鸟中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
李言阔告诉记者,搭建生态浮岛,旨在助力青头潜鸭筑巢繁殖,其在江西省尚属首创,在全国也属于较为率先开展的尝试。
为啥要建浮岛?李言阔解释说,这主要源于青头潜鸭的繁殖习性。原来,青头潜鸭的繁殖期是每年4月至7月,期间恰好是江西的雨季,降水量大导致水位上涨,易淹毁鸟巢,从而导致“弃巢”现象。
“去年发现这一风险后,我们就萌生了设计人工浮岛作为巢台的想法,并很快落实了。”李言阔说。
就地取材,是搭建人工浮岛的重要原则,即以当地最常见的竹筏为基座,结合菖蒲、稗草等水生植物打造浮岛。种植的植物既能为青头潜鸭提供庇护,成熟的稗草籽还能供青头潜鸭食用。更重要的是,梅雨季来临时,人工浮岛随着水位上涨自动上升,可避免暴雨中快速上涨的水位淹没鸟巢。
李言阔说,早在去年4月,柴桑区就携手江西师大团队,成功制作了6个简易的人工浮岛,每个浮岛都顺利被“相中”,其上都有青头潜鸭筑巢,还孵化出一只幼鸟。今年则在此前的基础上,添置了8个人工浮岛,并进一步利用悬浮桶、固定杆等,增加浮岛的浮力与牢固度,为青头潜鸭营造更好的繁殖生境。
李言阔带着学生为人工浮岛安装红外摄像机
全天候监控青头潜鸭
“黑科技”加持,红外摄像机实时监控鸟情
当日,李言阔正带着学生们将一组红外摄像机安装在浮岛周边。
他们将一头削尖的木条插入塘底,辅以不锈钢棒支撑,随后将数台红外摄像机以不同角度固定在木条前端,避免出现“死角”。
“红外摄像机感应到青头潜鸭会自动开机、拍摄,随后将捕获到的图像或视频远程传输。”李言阔说:“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实时监控到青头潜鸭对浮岛的使用情况,在不干扰它们的情况下,近距离观察其繁殖和育雏,而且,一旦出现问题,也能派人及时赶到调整。”
据悉,本次共计安装12台红外线相机,还配套了光伏发电板,确保红外线相机的使用效果。
亲子同游 其乐融融 周兴芜 摄
从惊鸿一瞥到“寻常见”
青头潜鸭九江“安家”记
谈及九江青栖湖与青头潜鸭的缘分,要从20年前说起。
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重要的候鸟越冬地和停歇地,青栖湖湿地毗邻赛城湖和长江,周边湖泊密布,湿地植被类型丰富,人工种植莲藕、茡荠、芡实等农作物成为湿地生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湿地动物特别是候鸟提供了充足的食源和庇护生境。
2005年1月,江西环鄱阳湖冬候鸟同步调查,在赛城湖(含青栖湖)发现219只青头潜鸭;同年12月,在青栖湖发现80只青头潜鸭。这是青栖湖关于青头潜鸭的首次记录。
此后,每一年的候鸟监测中,总少不了青头潜鸭那追逐浮潜的灵动身姿。
2022年冬,鄱阳湖区域共记录419只青头潜鸭,其中350只在九江青栖湖。
2023年8月,江西省林科院调研结果显示,青栖湖的青头潜鸭种群最大值为588只,约占全球青头潜鸭总数的29.4%。
2024年1月,鄱阳湖及五河流域水鸟调查,在青栖湖发现400只青头潜鸭。
……
九江市柴桑区林业局野保站站长饶少锋说,每年记录到青头潜鸭种群数量虽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至2020年记录数量在110~200只,2021年至2023年记录数量稳定在360只左右。甚至,在2022年,“记录到的青头潜鸭种群峰值达到了惊人的753只。”饶少锋提到。
候鸟变留鸟,青头潜鸭在青栖湖“遛娃”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本应是候鸟北迁时段的夏季,出现了青头潜鸭留守青栖湖、筑巢繁育的珍稀景观。
记者从九江市柴桑区林业局获悉,2012年5月,首次记录到2只青头潜鸭抱窝繁殖的情况,以后每年都有青头潜鸭在青栖湖湿地的繁殖记录,并呈逐年增加趋势。2023年5月至7月,共记录到11窝大约30~50只青头潜鸭雏鸟。
今年,九江青栖湖湿地共发现了100余只本应前往北方繁殖的青头潜鸭,数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约20%。
从匆匆过客到亲子同游,作为候鸟的青头潜鸭,一部分已在九江“定居”,变成留鸟。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9月,世界水禽与湿地基金会物种保护项目认定中国武汉是青头潜鸭已知的全球最南端的繁殖地。而近十来年皆有青头潜鸭繁殖记录的江西九江,甚至还在武汉以南!
揭秘
缘何青头潜鸭青睐九江青栖湖?
“水中无倒影,青头不落脚”,由于对生态环境、水质极为挑剔,青头潜鸭被称为生态晴雨表、水质测评师。为何这一世界极危物种会如此钟情九江青栖湖?这里又缘何成为青头潜鸭在江西最主要的越冬地和唯一繁殖地?
“刚开始,我们也很惊讶。”李言阔告诉记者,而在此后的长期监测中,他们越来越意识到,青头潜鸭的选择自有其道理。
从地理位置上看,靠近鄱阳湖的区位优势让青栖湖成为候鸟的备选越冬地之一,容易被青头潜鸭、白鹤、小天鹅等在鄱阳湖周边迁飞的候鸟发现。
其次,青栖湖湿地是洼地型浅水湖泊,水面面积较大,水质常年维持在Ⅲ类以上,个别季度和月份可以达到Ⅱ类水质,周边湖泊湿地众多,为候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
丰富的食物,自然也是关键因素之一。据介绍,湿地周边分布着4000多亩的坑塘水面,用于养殖鱼、虾、蚌,种植莲藕、芡实、荸荠、菱角等,形成了“天然湖泊+农业渔业”混合型湿地植物群落,底栖动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众多,为在这里栖息、繁殖的青头潜鸭提供了食源和遮蔽物。
李言阔特别提到,每年春夏期间,不仅是青头潜鸭的繁殖期,也是青栖湖湿地自然生物量和农渔业生物量快速增长的时期,水稻、莲藕、芡实等水生农作物,以及鱼、虾、蟹、蚌等水产养殖物,无疑是青头潜鸭的最爱。这些动植物鲜嫩柔软、易于消化,也十分契合幼鸟的生长发育,有利于青头潜鸭成功育雏。
持续走高的青头潜鸭数量、候鸟变留鸟等诸多事实都证明了:正是江西的好生态,留住了青头潜鸭!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确保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稳定和越冬候鸟平安,九江市柴桑区已出台《青栖湖湿地巡护管理工作制度》,安排护鸟员对湿地进行定期巡查管护。目前,该湿地正在申报省级重要湿地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