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奶茶包装有不雅生僻字,并不多余
“嬲”(niǎo)是何意?有网友近日称,其在天津“汝呓如意”奶茶店购买的饮品封口膜上印有醒目汉字“嬲”。包装特别标注该字“多数用作脏词”,令她观感极为不适。该奶茶店官方平台作出致歉并回应:封口膜上的生僻字是随机生成的,目前印有该字样的封口膜已经统一销毁,不再使用。
在一些网友愤怒指责“被冒犯”“感觉被一杯奶茶骂了”的同时,也有网友认同该店科普生僻字的说法。该店也有“焱”“恏”“奀”“曌”“饕”“夯”等字高频出现,包装上还有字意解释。
不过,由于生僻字中一些“不雅字”客观存在,科普生僻字之时如何避免着了道,依然是一个严肃的课题。延伸而论,文字雅不雅谁来判定、被冒犯与包容的界限在哪里?也就成了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从字义上来说,得具体分析。仍以“嬲”为例,在不同地方,这个字的读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有时,它是“孬”的意思,有时它指向的是生气、得意、戏弄之意。当然,正如有的网友所言,在某些地方,它就是一个明晃晃的脏字。这种复杂的状况说明,即便最权威的字典规定了某个字的含义,但由于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枝蔓横生,使用时也得关切具体生僻字的现实意味。
有人提出字形问题,认为“嬲”不管字形还是字音,都不是什么好字。这也是一个值得理性探讨的话题。一方面,有些字的字形确实耐人寻味,一些字的读音也容易带给人“不佳”的联想。不过,即使一个“嬲”字,字音相同的字也多了去了,这些字是不是也不能公开使用?显然没这个必要。另一方面,在使用某个字的时候,需要考量语境和某种用法的必要性。
说到底,判定文字的雅与不雅,既要依据法律法规,也要考量某个字的使用对于社会良好风尚的影响。公众对于某些字的使用方式,已经形成了约定俗成的概念,谨慎看待其间的“禁忌”并不多余。
“嬲”字事件,如同在一片平静的池塘里投入一块石头,激起的水波让人看到了字义和字形的变迁之处,也让人看到了社会心理的幽微之处。关于一个字,在何种情况下会冒犯人,何种情况下可以被包容?显然,如果说某些字在口头表达上是“不羁”的话,那么,有些字哪怕口头表达一下也会令人不适。被冒犯与包容的界限往往具有弹性和模糊性,使用某些字的时候,与其大大咧咧,不如谨慎一些。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化,不雅的字客观存在,这一点不必讳言。但这并不是可以在“旁人”面前任性而为的理由。在笔者所在的南京,“一米多高”是很多本地人心领神会的句式,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句式源于不雅的说法。只不过,在漫长的岁月里,这种说法以看不见“脏字”的方式进行了文字自净。本质上,这句话不宜以正式的方式公开流通,否则就可能翻车——当你认为这句话已经毫无冒犯性的时候,依然可能碰触到他人的“禁区”。
近年来,一些生僻字“翻红”,这是一种语言现象,无可厚非。但值得提醒的是,有些时候,刻意从字典里寻找某些生僻字、从人们的嘴里寻找地方特色语言,并无必要,反而显出故弄玄虚的意味来。生僻字之所以生僻,不就因为它鲜少被使用、长期被“搁置”吗,咱又何必多此一举?(白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