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2111班举办考研与就业座谈会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通讯员邹明荣)近日,为进一步帮助学生明晰未来学习和就业方向,南昌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2111班举办考研与就业座谈会。党委委员、副院长,临床医学2111班班导胡辉主持会议,特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叶小群教授、肝胆外科主任王恺教授和妇产科主任陈琦教授出席座谈,学生党总支副书记、辅导员邹明荣老师参加。

会议伊始,现场气氛便十分活跃,同学们踊跃举手提问,师生围绕学业规划、专业选择、导师沟通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针对医学生普遍关注的医患关系问题,胡辉耐心地给予回答与引导。
叶小群教授结合个人求学经历,强调专业选择应以兴趣为导向,建议学生树立远大目标。他表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考研专业选择问题,如果单纯以收入为导向进行选择,在后续的学习和工作中很可能陷入痛苦。只有真正热爱所学专业,才能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深耕、持续成长。
王恺教授从自己的成长轨迹出发,倡导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困境。他表示,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考研乃至考博的导师选择,可以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进行了解,可以借助实习时与老师的接触,或是参考其他科室的评价,全面深入地了解导师。对于如何应对医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他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心得。他从乡镇卫生院起步,凭借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进步的执着,一路拼搏,最终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蜕变。他鼓励同学们,要怀揣向上的勇气和毅力,勇于突破现状,秉持着不断向上的勇气和毅力,以不甘于现状的恒心与拼搏去战胜学习道路上的挫折与挑战。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未来才会拥有更多的选择。
陈琦教授解析了导师选拔标准,提出英语能力与积极心态同等重要,建议学生立足兴趣规划专业方向。她表示,对于导师选择学生的问题,成绩是重要的衡量指标,尤其是英语成绩。相比之下,本科阶段对科研的要求并不高。此外,导师更看重学生的正能量,希望学生拥有开朗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心态。针对申紫禄同学提出的医改后选择妇产科专业的性价比问题,她认为,首要看重的应该是个人的兴趣,从兴趣出发才能有更多的收获,不论什么专业都会面临各种问题,如产科面临着新生儿减少的风险。但风险问题都是次要的,不应因此动摇选择,未来的成长发展应该从自身出发,以更为积极的心态和不懈的努力去达成心中的成就。
在会议接近尾声时,曹菲尔同学提出了一个大家都十分好奇的问题——“各位老师有什么失败的经历”。叶小群教授坦言,失败的经历有很多,但如今回想起来就会觉得失败并不可怕,任何挫折都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不可避免也不可逃避,只有敢于面对才会有所收获。王恺教授分享了自己在乡镇卫生院时因意外因素在村卫生所生活过一年的经历。在这一年中其虽有着沮丧和困惑,但对于人生和未来也有更深刻的思考。他感慨,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只有从中汲取到感悟,才能不断成长,再回首看待当时的挫折,便会发现能够以平常心看待。陈琦教授则讲述了自己考博三次的坎坷经历,第二次失败时她曾极度沮丧,但有前辈告诉过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许你考上的那一年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一年”,最后发现确实如此,所以在面对失败时更应保持昂扬斗志,坚持不懈才能够有所成就。
最后,胡辉对本次座谈会进行总结。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同学们,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深入思考问题、适时寻求帮助,在交流中不断成长,在竞争中砥砺前行。在学习的道路上,要有勇攀高峰的决心,以持之以恒的努力为基石,才能走得更远,获得更多机会。在规划未来时,要将兴趣点、擅长领域和自我驱动力作为重要考量,筑牢思想根基,脚踏实地地成长进步。同时,尊重自己的职业选择,全力以赴,才能在未来的医学道路上收获满满。
此次座谈会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