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嫁就不是一家人了?” 全南法院村口审判给出法律答案

2025-05-07 15:15 阅读
全南县人民法院

  近日,在全南县某村庄的祠堂前,一场特殊的审判正在进行,随着法槌落下,清脆的声响打破了乡村的宁静。7岁男孩的疑问——“妈妈带着我们改嫁,就不是李家人了吗?”让在场的所有人陷入沉思。这场因传统封建观念引发的赔偿金纠纷,即将在这里得到法律的庄严解答。

  事件起因:改嫁引发的赔偿金争议

  2018年,张某某的丈夫李某因意外离世,其近亲属获得了10万余元的赔偿金,由李某的父亲李某华保管。一年后,张某某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重组了家庭。2023年,由于孩子生病,生活陷入困境,张某某要求分割前夫的赔偿金以保障子女的基本生活,却遭到了李某华的拒绝。李某华以“张某某已改嫁,不再是李家的人”为由,仅支付了1万元。无奈之下,张某某母子三人将李某华告上了法庭。

  矛盾焦点:传统观念与现代法治的交锋

  承办法官在审理此案时发现,这不仅是一起普通的财产分割纠纷,更是传统宗族观念与现代法治理念的直接碰撞。在首次调解中,张某某声泪俱下地诉说着独自抚养病儿的艰难,而李某华则态度坚决,声称“改嫁就意味着与李家断绝关系,钱都用在了丧事和家庭开销上”。双方各执一词,矛盾异常尖锐,调解工作一时陷入了僵局。

  为了打破僵局,承办法官制定了“三步破冰方案”:深入村庄了解案情、通过巡回审判消除认知障碍、运用乡土调解法化解亲情隔阂。法官多次走访村委会和村民,调查发现李某华提供的丧葬支出凭证存在诸多疑点。一位村干部坦言:“村民们普遍认为钱应该留在本家族,但具体花销谁说得清?”

  审判现场:法治公开课的开展

  随着法槌在祠堂前敲响,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公开课”正式开始。承办法官详细审查了赔偿金的来源、数额以及李某华的实际使用情况。然而,李某华在庭审中依然坚持己见,认为张某某改嫁后无权分配赔偿金。

  庭审现场气氛紧张,旁听的村民们在李某华“改嫁就不是李家人”的言论影响下,情绪也变得激动起来。面对这一情况,承办法官沉着冷静,耐心地向村民们解释相关法律。法官明确指出,死亡赔偿金是对死者近亲属的经济补偿,配偶、子女、父母等近亲属依法都享有分配权。张某某的分配权是基于她与李某生前的婚姻关系,不会因为改嫁而消失。庭审结束后,法官还就地开展了普法宣传活动,向当地百姓普及婚姻、继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与妇联工作人员一同向现场群众宣传男女平等、妇女权益保护等政策。

  调解结果:司法温度化解观念坚冰

  在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采用了“背靠背”的调解方式,分别与张某某和李某华进行沟通。在与李某华的谈话中,法官通过类案释法,向他讲解了类似案例的判决结果,并指出其私自挪用赔偿金的行为可能涉及法律责任。起初,李某华态度强硬,但在看到法官出示的法律条文和案例后,他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与此同时,工作人员从亲情的角度出发,耐心地与李某华沟通,试图唤起他对孙辈的关爱。工作人员提到,张某某的两个孩子是李某的亲生骨肉,他们同样有权获得赔偿金。他们已经失去了父亲,作为祖父,李某华应在能力范围内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这番情感诉求触动了李某华,他的态度开始有所松动。

  最终,在法院、妇联、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下,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在扣除丧葬费等合理支出后,张某某及其两个儿子获得了应得的赔偿份额。这起因改嫁引发的赔偿金纠纷,在法律的公正裁决和耐心调解下,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