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业积木”拼出智造新图景——牧森深耕装备制造行业启示
在江西牧森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森”)总装调试车间,一台四向穿梭车以“螃蟹步”横向滑入调试区,灵活穿梭于立体货架内,其定位精度可达±1毫米。
近日,记者在浮梁县智能制造产业园内看到的这台即将发往某新能源企业的智能设备,正是牧森深耕装备制造行业20年成就的生动缩影。2017年,牧森从上海迁至浮梁。如今,这家将总部设在江西的外来企业,已发展成为在江西、甘肃拥有两大制造基地,并在上海、合肥、深圳、苏州设立研发中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数字化转型标杆。
在牧森设计中心,设计总监徐楚明指着手边一台装备模型说:“很多人觉得质量是生产线上抓出来的,但真正的胜负手在设计环节就决定了。”他展示了手机里的设计案例,“这套设备交付前,我们先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建模,确保设备运行精度控制在毫米级别。之后,通过动画仿真软件让设备在生产线预运行数千次,生产部门可对照设计图‘找茬’,用这些笨功夫将质量把控前置到设计环节。”
“装备制造行业竞争激烈,拼的就是产品质量。”公司总经理兼制造部负责人徐建告诉记者,牧森从产品设计、加工、涂装、测试等环节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链条闭环管理,把精益管理理念贯穿生产全流程。
来到精密加工车间,只见五轴数控机床在加工齿轮箱壳体,铣刀飞速切削金属。旁边的电子屏实时显示: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为99.6%;涂装车间内,专业色差仪确保每批次产品色彩分毫不差。质量管控中心大屏上,“检测前置、过程控制、终检把关”的三级防线实时预警……
质量在于对极致的追求,在于对创新的执着。
过去,在智能仓储领域,堆垛机的安全钳卡顿问题困扰着行业的发展。牧森花费两年时间,通过动态模拟和数千次实验,创新设计出“跟随滚轮+平移滚轮”双轨联动系统。该技术将安全钳故障率降低至0.3%,应用于新能源企业立体仓库后,实现连续10万次无卡顿运行。
为了提升创新能力,牧森持续加大对技术研发、高端人才培养的投入。先后与上汽集团、清华大学等企业和高校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于去年投资2000万元在景德镇学院设立产学研合作基地。目前,牧森获得授权国家专利200余项、国家标准体系认证8项。
嵌入办公楼玻璃幕墙中庭内的LED数据大屏上,两组跳动的数字引人注目:研发投入连续5年占营业收入近6%,万元产值能耗年均下降8.3%。徐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经测算,公司导入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后,新产品试制成本将降低65%,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可提升至99.8%。目前,从上游的精密加工到终端的智能运维,牧森智能装备核心部件自主化率达85%。
好产品才能有好市场。刚结束与山东客商洽谈的公司董事长徐治对记者说:“实在太忙了,公司订单供不应求。我们在山东菏泽和江苏南通的数智化产业园项目正稳步推进,公司在东北、华北的产业布局已初具雏形。”他信心十足地说,今年一季度,客户意向订单已突破3亿元,同比增长超80%。
在激烈竞争中,企业要想赢得市场、把握产业变革的主动权,既要依靠技术创新严控产品质量,更需要以科学战略锚定发展方向。
“牧森提出模块化设计理念,将料箱式、瓶装式输送设备等12款智能装备进行标准化制造,以排列组合方式满足多样化场景应用。”徐治指向展示大厅内“工业积木”几个大字说道,“我们的产品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数字化转型通用工具产品,这既是对产品的认可,也是企业技术沉淀的体现。”
“公司的战略呈现双螺旋结构。”徐治用DNA模型阐释企业的发展逻辑:纵向深挖单机性能极限,横向拓展系统集成边界,这让牧森既能在细分领域做到最优状态,又能根据场景需求进行灵活组合。
“爱拼才会赢!面向未来,牧森将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积极拥抱AI视觉检测、数字孪生运维等前沿技术,用‘工业积木’拼出智造新图景。”徐治坚定地说。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舒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