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亮剑”AI技术滥用,让网络空间更清朗
为规范AI服务和应用,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
在全球科技飞速发展的浪潮中,AI技术高速发展,在诸多领域实现广泛应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是,随着操作门槛和操作成本进一步降低,AI技术被滥用带来的现实风险也不容小觑,积极开展有力有效的治理和监管,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AI技术滥用,严重威胁社会秩序与公民权益。在AI技术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的今天,AI生成内容比例逐步攀升,但其中也充斥着一些虚假信息,有的足可“以假乱真”,迷惑性极强。无论是“AI换脸”“AI换声”等违法侵权现象,还是用AI生成图片、合成视频,制造假新闻等等乱象,都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序良俗与正常秩序,给广大网民权益和互联网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干扰与负面影响。此次“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分两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强化AI技术源头治理,第二阶段聚焦利用AI技术制作发布谣言、不实信息等突出问题,可谓重点突出、措施精准,进一步释放了对AI技术滥用坚决说“不”的严的基调和强烈信号。
对AI技术滥用行为,必须多措并举、重拳治理。此次专项行动列出了“问题清单”,聚焦的都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其中,包括用AI制作发布不实信息与谣言,违规AI产品,传授、售卖违规AI产品教程和商品,未落实内容标识要求,重点领域安全风险等问题。例如,在整治利用AI制作发布不实信息方面,明确禁止将无关图文、视频拼凑剪辑,生成虚实混杂、半真半假的信息,以及模糊修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翻炒旧闻等行为。可以预见,通过这两个阶段的精准整治,必将有力推动技术和管理的持续完善,不断扎紧AI技术应用的“篱笆”,从而推动AI技术在规范中实现健康发展。
规范AI技术的应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努力、同心同向、形成合力。一方面,各地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督导网站平台对照专项行动有关要求,健全AI生成合成内容审核机制,提升技术检测能力,做好整改落实。特别是要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政策的宣传推广和人工智能素养的科普教育,不断凝聚治理共识。另一方面,作为现代网民,也需要强化学习和更新AI有关知识,尤其是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谨防AI换脸、换声等诈骗,一旦发现还应主动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自觉抵制AI技术滥用行为。
遏制AI技术滥用风险,是一道“必答题”。以此次“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为契机,只要压实各方责任,推动精准整治,严惩违法行为,就一定能有效治理AI技术滥用乱象,让科技真正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构建更加安全、有序、健康的AI技术应用环境。
(江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