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一小区书写暖心民生账:30万元公共收益变住房“养老钱”
清晨的南昌经开区蛟桥街道德益财苑小区,孩子们在新铺的塑胶步道上追逐着,老人们坐在翻新的凉亭里唠着家常。谁曾想,这个充满烟火气的家园,九年前还深陷这样的困境:电梯停摆三个月无人问津,暴雨天顶楼住户家里摆满了接水盆,邻里因物业失管争吵不断。而近日小区808户住户齐心将积攒八年的30万元公共收益,郑重存入了房屋的维修资金账户。这本账,记录着小区从“无人管”到“齐心治”的嬗变历程。
觉醒:一本被垃圾掩埋的账本
2016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当业主熊秋贞带着志愿者铲除单元门口冻结成冰的垃圾堆时,在废墟中发现了一本泛黄的物业账本:电梯维修费支出栏空白了整整三年。“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这场自发的清雪行动,成了业主觉醒的起点。
三个月后,小区依法成立业主委员会,组建自治管理办公室。没有专业经验,他们就带着政策文件挨家挨户敲门征求意见;缺乏管理资金,热心的业主主动垫付首笔保洁费。第一张手写公示单贴在生锈的公告栏上:当月停车费收入4270元,换路灯支出3800元。账本右下角,30多名业主签下名字,承诺“将每一分钱晒在阳光下”。
破茧:30万元住房“养老钱”诞生记
改变在细碎中生长。三年间,23场业主大会改变了家园的面貌:瘫痪的电梯换上国产钢丝绳,年检合格率从40%升至100%;斑驳的外墙穿上“新衣”,雨季漏水投诉归零;荒废的绿化带变成月季花园,由退休教师老张等业主义务打理……
当维修资金账户因多次应急使用日渐单薄时,一个大胆的提议在业主群里炸开:“停车费、广告费这些公共收益,不也是大家的钱吗?”经过三轮民主协商,808户业主达成共识——将积攒的30万元公共收益,按每平方米3.46元的标准存入维修资金账户。“这就像给房子存了养老金。”70岁的业主委员会成员陈会计说,“这钱存进去,未来二十年小区管理都有了底气。”
温度: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心
如今的德益财苑小区,治理的温暖藏在细节里:儿童游乐区的地垫上,印着业主投票选出的卡通图案,智能快递柜旁贴着“阳光账本”二维码,居民扫码可知每笔支出,每月15日的“邻里议事日”,总有年轻人主动讲解财务月报。
最让居民骄傲的,是那本越记越厚的维修资金台账:2016年至今,52.3万元用于解决外墙渗水、管道老化等急难愁盼问题;新增的30万元公共收益,让账户重新充盈。“以前总担心钱不够用,现在维修就像用自家存款,又快又安心。”刚做完屋顶防水的王阿姨感慨道。
启示:小账本里的大民生
德益财苑小区里发生的暖心故事,为城市小区治理写下三重注脚——
一是信任的种子:当每一分钱都在阳光下流动,“怀疑”就会变成“支持”。二是共治的力量:从七旬老者到年轻白领,每个人都是家园的守护者。三是远见的温度:存下的不仅是钱,更是对未来生活的郑重承诺。
暮色中的德益财苑小区,新装的太阳能路灯渐次亮起。这些用公共收益购置的灯具,照亮着公告栏里那句业主们自发写下的标语:“今天的用心,是送给明天的安心。”或许,这就是基层治理最美的样子——把冷冰冰的维修资金,变成暖心“养老钱”。(杨洪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