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赣鄱文化与科技算力深度融合

2025-05-08 17:13 阅读
大江网-江西日报

文/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志刚

时下,文化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文化IP的打造与文化产业的繁荣,不仅能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更能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成都凭借深厚的蜀地文化,孕育出了风靡世界的哪吒动漫IP;杭州依托其独特的江南文化与创新氛围,诞生了以《黑神话:悟空》(游戏科学)、DeepSeek(深度求索)等“六小龙”为代表的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典范。

文化是软实力,科技是硬核。没有软实力的涵养、催化,科技无法百炼成钢;失去硬核的突破,文化升华不成真正的实力。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江南水乡的温婉气质、浓厚的人文底蕴,与现代科技的创新精神在这里碰撞出火花。DeepSeek的诞生,离不开杭州发达的数字经济基础和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政府积极引导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高校与科研机构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使得杭州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同时,杭州的文化产业注重跨界融合,将科技元素融入文化产品的创作、传播与体验中,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文化享受,从而打造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科技品牌。

21世纪初,江西曾掀起学习浙江工商业发展经验的热潮,当时笔者前往杭州、宁波、温州、义乌等地采访,对话了娃哈哈宗庆后、正泰集团南存辉、康奈皮鞋郑秀康等10多位浙商代表,他们“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再吃苦也要创业的重商文化令人感慨。

犹记得一位受访者以非洲草原3条小狗猎获1匹大斑马的故事,比喻当时浙江的“小狗经济”,其秘诀在于:分工明确,合作紧密,各司其职,决不动摇。笔者还将体现浙商创业精神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介绍给了江西读者。

25年弹指一挥间。浙商的文化基因已完成了从“小富即安”到“技术信仰”的迭代升级。

此间杭州的创业文化至少经历了两次质变:阿里时代的“电商造富”激发了财富觉醒,而“六小龙”时代的“硬科技造梦”则重构了城市精神坐标。新一代浙商以“极客精神、极致产品、极速迭代、极链生态”取代了传统“四千”精神,形成了“技术即信仰”的集体认知。例如,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抵押房产投入人形机器人研发;游戏科学历时6年、耗资6亿元打造《黑神话:悟空》。这种“向死而生”的冒险精神,标志着杭州从“商业变现”向“科技向善”的财富伦理进化。正如一位创业者所言:“在杭州,攻克脑机接口比开淘宝店更令人热血沸腾。”

南昌显然也有自己的壮志雄心。我们不妨从文化流变的小切口,管窥一座城市进位出圈的肌理。

在文化挖掘与创新方面,南昌应深入梳理赣鄱文化脉络,聚焦特色文化元素。以红色文化为例,南昌作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有着丰富的革命历史故事,可以借鉴影视、动漫、游戏等多种形式,打造以八一南昌起义为背景的大型史诗级影视作品,塑造一批英勇无畏、有血有肉的革命英雄形象,将红色文化以更生动、更具感染力的方式呈现给大众。同时,结合现代审美与价值观,对海昏侯、万寿宫、滕王阁文化进行创新演绎。如开发以滕王阁为主题的扩展现实(XR)体验游戏,玩家可以在游戏中穿越时空,与王勃等文人墨客一同吟诗作赋,感受滕王阁的千古风流,使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重焕生机。

在产业扶持与发展方面,南昌需要加强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针对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收、提供专项补贴、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等,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身文化产业。同时,加大对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力度,打造集创作、研发、生产、展示、交易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平台,为文化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例如,建设赣鄱文化创意产业园,吸引国内外优秀的文化创意企业入驻;做实瑶湖科学岛、红谷滩未来科技城的文化氛围,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南昌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人才培养也是南昌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一环。南昌拥有众多高校与科研机构,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加强与院校的合作,开设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课程,培养既懂文化又懂技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文化创意人才,通过提供优厚的待遇、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他们扎根南昌,为南昌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在算力与诗意的交融中,豫章古城将重构城市竞争的终极逻辑:真正的竞争力,不在高楼广厦,而在能否将技术突破升华为文明叙事。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