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市蕉坑乡:古韵与新风交融的生态山乡(图)

2025-05-08 11:58 阅读
大江网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通讯员李海群)丰城市蕉坑乡位于丰城市南部,地处丰城、崇仁、乐安三县交界之处,距丰城市区约50公里。这里多低山丘陵,山多田少,森林覆盖率达60%,林业资源丰富,是一片山清水秀、钟灵毓秀的土地。

  古老与年轻的交汇之地

  蕉坑乡是一个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山乡,民间流传着“先有明溪丁,后有丰城县”的说法,足见其历史底蕴深厚。相传清朝早期,一户曾姓人家在瑶里村茶子山下搭棚设驿,开设茶店,逐渐形成热闹的商贸集散地,被称为“茶亭”。清代中叶,茶亭街因一场火灾几乎被烧毁殆尽,后经重建改名为“焦坑圩”,因其地形形似一片舒展的芭蕉叶,最终得名“蕉坑”。

蕉坑集镇全景图

  蕉坑乡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还留存着众多文化瑰宝。曲源村雷氏宗祠便是其中之一,这座荣获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宗祠,占地面积约453平方米,完好保存至今已有280余年。坊祠相连的结构既实现了建筑功能与审美的完美融合,又将浓郁的地域文化和传统宗法观念融入其中。此外,民国时期丰城县知事张汉民为曲源村绅士雷作霖题写的“椿荫蹯溪”寿匾,以及坪上村斗溪组的明清古门楼,更为蕉坑增添了一抹厚重的历史韵味。

曲源村雷氏宗祠

坪上村斗溪组古门楼

  1933年,蕉坑乡成为革命火种传播的重要阵地。当年4月,工农红军第五师在此与国民党军队激战,活捉敌军曾团副等多名官兵;同年6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三军团主力驻扎坪上村斗溪组,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打击土豪劣绅运动,并与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情谊。如今,这些遗址已成为蕉坑乡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坪上村斗溪组彭德怀旧居

  生态宜业的绿色家园

  蕉坑乡坐拥武夷山脉余脉,天子地、小杯山、会众山等十余座山岭绵延起伏,丰水从杯山西麓发源,在石桥村源头组和曲源村明溪组境内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港溪渠塘,部分溪流最终注入如镜般清澈的紫云山水库。这里不仅森林资源丰富,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更孕育了独具特色的舌尖美味。

  蕉坑熏鸭:作为丰城特色传统小吃,蕉坑熏鸭制作讲究。精选老鸭,用天然木材烟熏成酱红色,肉质腊红、骨酥味香,表皮柔嫩而不腻,入口醇香适口。大火猛蒸半小时后小火焖煮10分钟即可食用,是佐酒佳品,也是宴客送礼的上乘之选。

  擂茶(又称“三生汤”):起源于东汉,盛行于明清,蕉坑人赋予了它新的生命。选用新鲜茶叶、花生、芝麻、茴香等多种配料捣碎成粉,再用冷开水冲泡,清凉解暑,回味悠长。蕉坑擂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宜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他美食:糯米油子外酥里糯,薯粉卷子爽滑筋道,豆渣饼散发独特豆香,红薯饽饽金黄诱人,香肠风味浓郁,糍粑黏软可口……还有野生葛粉、谷烧酒、笋干、鱼干等山货,每一口都饱含蕉坑人的勤劳智慧与对土地的深情眷恋。

  勇立潮头的创业之乡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蕉坑人敏锐嗅到时代机遇,大胆走出大山,前往浙江台州闯荡商海。他们从简单的摩托车配件加工和箱包生产流水线起步,逐步发展为独立经营大型金属加工和箱包生产企业。凭借吃苦耐劳和诚实守信的作风,蕉坑人在台州闯出了“蕉坑一条街”。

  出门不忘本,富裕常思根。随着资金和技术的积累,许多蕉坑企业家纷纷回乡投资办厂,带动家乡经济发展,让留守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共同迈向富裕之路。此外,不少蕉坑人还在赣州南康区开办家具厂,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展现了蕉坑人的开拓精神与家国情怀。

  近年来,蕉坑乡以党建为引领,立足生态发展,致力于打造生态田园蕉坑。通过实施“精小美”集镇建设工程,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包括集镇路面改造、管网建设以及清丰山溪河道休闲长廊建设,全面提升集镇美化亮化水平。同时,蕉坑乡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强化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清丰山溪河道休闲长廊

  如今,走进蕉坑,一幅幅和谐秀美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深厚的历史文化、优质的生态资源与现代人文交相辉映,一个政通人和、殷实富足的新蕉坑正屹立于丰城南大门,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崭新姿态。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