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一场永不散场的青春

当旋律遇见青年,歌曲也能进行时代叙事。
“你是光/划破/黑夜的亮光,抬头望/指引着/我的方向”……歌曲《青春有你》以这样一句充满生命力的宣言开篇,瞬间将听众拉入一个属于当代青年的热血世界。这首歌不仅是江西当代青年献给时代的礼物,更是一份跨越地域的青春共鸣。词作者陈珂歌词中反复强调的“青春不凡,理所当‘燃’”,既呼应了五四精神,又以“燃”字精准描述了当代年轻人的追求与激情。
《青春有你》并非简单的口号堆砌。陈珂作为多次斩获国家级奖项的江西青年词作者,始终将笔触对准青年群体(如《我要跟着你》《心里话想对你说》《一切都好》等与时代主题紧密相连的作品)。《青春有你》一歌中,他将当代青年的奋斗故事融入歌词,用“拼搏进取的奋斗之姿”勾勒出新时代青年的群像,这种地域性与普适性的平衡,让歌曲既承载着地方文化特色,又传递着“青春无边界”的价值观。
从“小确幸”到“大担当”,《青春有你》的歌词,巧妙避开宏大叙事的空洞感,转而以具象化的场景引发共鸣,通过诗意化、具象化的语言赋予当代青年个体化的表达空间。这种“以小见大”的创作手法,与当下年轻人抗拒说教、崇尚真实体验的心态不谋而合。
值得注意的是,歌词中以“追随光,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为脉络,精准捕捉了Z世代青年的矛盾心态:他们既渴望在“躺平”与“内卷”间寻找平衡,又对实现自我价值怀有炽热期待。陈珂总是能在时代命题与个体情感间架起桥梁,让“奋斗”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到每个加班的深夜、每场创业的冒险、每次志愿服务的坚持。
曲作者潘庆蓓为这首歌注入的灵魂同样值得品味。作为作品多次登陆央视的青年作曲家,潘庆蓓擅长在流行旋律中嵌入民族元素。在《青春有你》中,副歌部分采用跳跃式节奏与重复性旋律,既符合短视频时代的传播规律,又通过大调式的明亮感传递积极情绪。这种创作思路与其代表作《杜鹃花开》中“用民歌元素讲述红色故事”的尝试一脉相承,展现出主流音乐人拥抱年轻化审美的自觉。
这首歌的演唱者税子洺、杨长青、周纤,都是年轻的歌手,他们用青春的方式演绎歌曲——既保留了学院派的技术厚度,又带有街头文化的随性张扬。特别是在“青春最美好的模样”段落中,税子洺通过真假声转换营造出层层递进的情感浪潮,仿佛让听众看见无数青年在时代浪潮中破浪前行的身影。这种表演风格在作品中不仅与地域文化形成呼应,更为歌曲增添了人文温度。
如果说百年前的青年用呐喊唤醒民族意识,今天的青年则用多元方式诠释责任担当。陈珂捕捉到这种转变:在抗疫歌曲中,他是记录者;在综艺评论中,他是解读者;而在这首歌里,他成为青春能量的放大器。当然,歌曲MV中若能加入大学生的田野身影、科创青年的实验室日常、非遗传承人的匠心坚守,或许能更立体地展现“青春有你”的丰富内涵——毕竟,这个时代的青春叙事,早已从单一的“热血沸腾”进化为“百花齐放”。
一首歌,也是一场永不散场的青春。
《青春有你》的价值,显然不止于旋律的动听或歌词的工整。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这个时代青年最真实的模样:他们会在深夜为论文焦虑,也会在音乐节随着鼓点跳跃;他们热衷用表情包解构严肃,也愿意为乡村振兴扎根乡土。
□ 钟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