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片绿叶释放金色能量——遂川县解锁生态资源多维转化新路径

2025-05-15 04:55 阅读
江西日报

  地处赣江源头的遂川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9.13%。近年来,这座“绿色宝库”以“两山”理念为引领,通过成立森林生态运营中心,创新生态资源整合、运营和转化模式,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富民强县的金山银山。

  截至今年3月,遂川全县生态资源资产整合规模超10万亩,碳汇交易、湿地占补平衡等新业态呈现显著发展态势,林下经济产值首次跨越亿元门槛。一幅“山水为卷,绿碳生金”的生态经济画卷,正在这里挥笔写下。

  破局“沉睡资产”:整合集约激活绿色资本

  “遂川县拥有林地面积375万亩,森林蓄积量超1700万立方米,生态资源家底丰厚。然而,过去由于产权分散、管理粗放,大量资源长期‘沉睡’。”遂川县两山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玲华告诉记者。

  去年10月,遂川县成立森林生态运营中心,实施整合、收储、运营“三步走”战略,推动生态资源向资产、资本高效转化。通过流转、赎买等方式整合碎片化林地,实现林权收储,接着在收储的林地上高标准实施森林抚育工程,间伐后套种珍贵树种楠木,建成湿地松、油茶、枳壳等示范基地,形成“规模化经营+科学管护”模式。

  为解决产权变更复杂、流转效率低等问题,该县森林生态运营中心还委托第三方机构编制资产整合方案,对拟整合的实物和无形资产全面摸底确权。通过分类评估和注资,逐步形成可量化、可交易的“资源资产包”。

  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全县共完成林权流转收储签约面积4.2万余亩,投入资金2.4亿元,办理林权流转不动产登记2.7万余亩。“遂川的生态资源整合模式,不仅解决了‘资源在山上、资金在银行’的矛盾,还为后续资产证券化、绿色金融创新奠定了基础。”省林业科学院相关专家表示。

  创新“绿碳路径”:交易赋能驱动产业融合

  去年12月20日,全省首期造林碳汇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减排量预售签约仪式在遂川进行。通过碳汇交易,当地林农每亩林地年均可增收近百元,真正实现了“不砍树也能致富”。

  为让森林“呼吸”变成真金白银,遂川县以碳汇开发为突破口,同步探索湿地交易、林下经济等多元化路径,构建起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链条。

  该县建立湿地后备资源库,探索跨区域交易机制。去年与吉安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完成跨县湿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金额63.15万元。

  同时,该县通过“中心+林场+企业”模式,引进江西供销本草集团等药企,发展岗梅、枳壳、魔芋等林下种植。“林下种药材,亩均收益是传统林业的3倍,药企还能按保底价回收产品,确保我们林农‘零风险’。”在五斗江乡岗梅种植基地,林农刘建国高兴地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该县共种植林下经济1.3万余亩,带动20余个村集体实现增收。

  构建“生态矩阵”:项目集群引领产业升级

  启动生态科技(木竹)产业园建设,引进木竹精深加工、生物质能源等企业,预计年产值超5亿元;推广油茶水肥一体化项目4.5万亩,亩均增产30%,带动农户户均增收8000元;实施金橘良种基地建设项目,预计3年内形成年产5000吨优质金橘产能……如今,越来越多的生态重点项目,正在遂川蓬勃成长。

  从“砍树经济”到“看树经济”,从“资源沉睡”到“绿碳生金”,遂川县正以重点项目为引擎,推动生态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发展,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两山”转化之路。

  “直播间就在油茶园里,消费者能看到产品从种植到加工的全过程,买得放心。”生态运营中心负责人谢朝辉介绍。为拓宽本地特色产品销路,遂川县推动竹笋、蜂蜜、茶叶等产品入驻“832平台”,并建设标准化直播间。仅今年一季度,线上销售额便突破800万元,同比增长120%。

  “我们不仅要守护好这片青山,还要让每一片绿叶都释放出金色的能量。”谢朝辉告诉记者。

  王夏华 李书哲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