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老区,感受开放巨变
7月14日至20日,2025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及主题采风活动在江西举行。赣州,是这次主题采风的重要一站,也是这次论坛活动的承办城市。来自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媒体人走进这片红色热土,触摸高质量发展的滚烫脉搏,用镜头和笔尖记录中国老区的开放故事——他们既是见证者,更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友好使者”。
赣州的开放基因,早已刻进城市的年轮。这座坐落在赣粤闽湘四省交界的古城,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商贾如云,货物如雨”的盛景在史料中熠熠生辉。而今,这份开放情怀愈发热烈:赣州正以“敢为人先” 的魄力按下开放崛起的“快进键”,主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度融入共建 “一带一路”。
铁轨延伸着通衢梦想,口岸吞吐着全球货物,园区生长着合作机遇……这座江西“南大门”正舒展双臂,从内陆腹地向着开放高地加速奔跑,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蓝图,正一步步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2025年江西省首列中欧班列发车仪式。胡江涛/摄

拓通道 筑平台
钢铁驼队架起跨国桥梁
暖阳照耀着赣州国际陆港,一列装有日用百货、机械设备等物品的中欧班列横卧铁轨之上,伴随着汽笛长鸣,隆隆奔向千里之外的俄罗斯。截至目前,已经有超1600列中欧班列从该港开行,如同驰骋不息的“钢铁驼队”,架起了革命老区与欧亚大陆的互联互通桥梁。
谁能想到,这个如今跻身全国5A级陆港的“国际门户”,曾是个“无中生有”的奇迹?最初,它只是一条单一的木材运输通道;而今,已成为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物流枢纽。6个沿边口岸在此串联,50多条班列线路像藤蔓般延伸。陆港内,各式集装箱堆成了彩色山峦,物流公司的叉车往来穿梭,来自东南亚的热带水果与欧洲的精密仪器在此相遇。
透过陆港这扇窗,赣州的开放图景愈发清晰。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座城市用“水陆空铁”织就了一张通江达海的大网:923公里铁路像银线穿珠,1743公里高速公路如丝带绕山,黄金机场的26条航线直抵云端,千吨级货运码头的吊臂正将集装箱轻轻放入货轮……“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不再是想象,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的地位日益凸显。
数字时代的开放,更添了几分“智慧范儿”。作为全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赣州的跨境电商平台上,保税仓的商品能一键送达全国;与匈牙利商贸园区的“双区联动”,让“跨境电商+中欧班列+海外仓”模式跑出“加速度”。赣南的家具、脐橙,就这样“坐”着班列走进了欧洲家庭。赣州国际陆港、赣州综合保税区、中国(赣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四区融合”,更让政策红利像滚雪球般越积越多,为融入全球贸易体系装上了“加速器”。
开放的果实早已挂满枝头:64家赣州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沿线扎根,赣州进口商品集采中心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好物琳琅满目,富硒脐橙的香甜飘进了东南亚超市,新能源汽车零件登上了欧洲生产线……

外 媒嘉宾在龙南关西新围体验舞龙传统民俗。邹忠辉/摄

抓改革 优环境
10分钟出证的“赣州速度”
走进赣州海关报关大厅,曾经排长队、人声鼎沸的场景不见了。“现在出口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企业线上自主申报、海关智能审核、企业自助打印出证,最快10分钟就能拿到证!”赣州海关综合业务一科副科长刘诗珍的话里满是自豪。
不沿边、不靠海,如何打开开放新天地?赣州的答案是:向改革要空间,向规则要活力。“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做到。”带着这份决心,赣州对标深圳规则规制,从“办事流程”到“数字赋能”全面攻坚,奏响了“干就赣好”的实干强音。
如今在赣州,619项政务服务与深圳“同事同标”,151个高频事项与深圳实现“跨省通办”,127个深圳事项能在赣州24小时自助终端办理,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100%,“一网通办”率90%,“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了常态。
“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进企业都是办法。”赣州的干部们常说这句话。政企圆桌会上,企业家直言痛点;“政务服务体验官”化身办事群众,找流程漏洞……各地各部门扎实开展“如我+”行动,动员党员干部以“办事者”的身份换位体验,让服务越来越对味。
“市县同权”让审批在“家门口”就能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站式”搞定,“入企码”为企业筑起“安静发展”的屏障……改革“组合拳”打出了好口碑:赣州不仅稳居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前列,还拿下了“中国投资热点城市”的金字招牌。
好环境引来金凤凰。今年前5个月,赣州外贸进出口总值达437.9亿元,稳居全省第一。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增长18%,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增长17.8%——这些跳动的数字,正是开放活力的最佳证明。
在2025中国赣州(于都)纺织服装国际直采会上,欧洲13个品牌携百人买手团前来“扫货”,与中国129家优质供应商现场对接,签约额逾3亿元。“我们拿下了5万件来自欧洲和中东客户的订单,将继续开拓外贸市场,增强发展韧性。”赣州威来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肖辉说。

2025中国赣州(于都)纺织服装国际直采会上,欧洲采购商与中国企业现场对接洽谈。于都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深交流 广合作
从经贸往来到文化共舞
夏日时节,五湖四海的目光纷纷投向赣州:6月17日,亚洲国际贸易投资商会在瑞金市考察,推动赣州品牌入局泰国电商新赛道;7月7日,赣州市与俄罗斯弗拉季高加索市缔结意向友好城市,双方将在文化、教育、经贸等重点领域深挖合作潜力。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赣州的“国际朋友圈”越扩越大:如今已与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做起了生意,“赣州品牌商品丝路行”活动走到了欧亚非;今年以来,赣州经贸代表团赴土耳其、俄罗斯、新西兰“敲门”,带回了先进制造、文旅合作等一堆“订单”。
企业是开放的“主力军”。青峰医药集团自主研发的肿瘤治疗用药“恩扎卢胺原料药及软胶囊”“甲磺酸艾立布林注射液”继在美国获批上市后,又联动友商以协同出海的方式积极拥抱共建“一带一路”市场;孚能科技土耳其工厂一期6GWh产能已投产,加速融入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赢得欧洲多家车企客户青睐;“让世界有家的地方就有南康家具”,南康家具企业抱团出海,累计签约海外订单超50亿元,南康家具总产值超2800亿元……这些“走出去”的企业,正让“赣州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一席之地。

美克数创(赣州)家居智造有限公司,工人在智能生产线上加工定制一批发往海外的家具订单产品。刘青/摄
文化是最深层的联结。6月初的会昌戏剧季,成了一场国际文化派对:中美意法希五国的200多名戏剧人聚在会昌戏剧小镇,370多场文化交流活动连轴转,260家海外媒体争相报道,1.4亿人次在线上“围观”。而本土动画《天才小鲁班》更要开启“丝路联播”,让赣南木匠的榫卯智慧,成为跨越国界的文化语言。
从古代丝路的商队驼铃,到如今中欧班列的汽笛长鸣;从内陆腹地的默默耕耘,到开放高地的自信起舞——赣州的故事,是中国老区拥抱世界的缩影。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大道上,这座江南宋城正以更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共赴一场双向奔赴的约定。(作者:张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