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戏曲“播放器”

2025-05-15 22:01 阅读
大江网-江西日报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文兵 吴福清)锯工根据制图要求锯出合适的木材,大木工建造 木构架,小木工组装门窗,雕工对雀替、窗棂等构件精雕细刻……近日,在乐平市洪岩镇槎源村,工匠们各司其职,一座戏曲“播放器”——古戏台正在田野间“拔节生长”。

“古戏台上唱赣剧,乐平百姓爱看戏”。乐平市是 知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戏曲因戏台长盛不衰,戏台因戏曲永放光芒。在乐平的城市乡村,分布 着400多座风格各异、保存完好的古戏台,因此,乐平 也被誉为“中国古戏台博物馆”。

2014年,乐平古戏台营造技艺被正式列入第四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文化和旅游部近期公布的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陈乐平被认定为古戏台营造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今年68岁的陈乐平出生在乐平的乡村,古戏台陪伴着他的成长。1983年,痴迷木工手艺的陈乐平拜师项发根,开始学习木作雕工。出师后,陈乐平长期从事古建筑维修工作,慢慢对这一领域的木工、雕工、泥工、漆工、画工等各工种都有了解,成了古建筑营造方面的行家里手。闲暇之余,他常围着“浒崦戏台”等各种古戏台打转,琢磨和学习古人的营造智慧。1995年,陈乐平参与建设了上海市宝山区罗宾 殿镇古戏台,将自己的所学付诸实践,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认可。从那开始,他在浙江、山东、江苏、安徽等 地修建多座仿古戏台和修复多座仿古建筑。回到家乡,他又参与了鸬鹚乡韩家古戏台、洪岩镇项家庄村古 戏台的修复工作,得到文博部门专家的肯定和赞誉。

古戏台建造是一项技艺水平高、技艺内容广的组合劳动。2017年,陈乐平创建“乐平市陈氏古建筑修 复有限公司”,组建起古戏台营造的专业队伍。随后,他们参与建设了“世界最大的榫卯结构水上戏台”——洪岩水上古戏台。“古戏台营造技艺流程主要包括选址、开工、制图、选料、施工等工序,具体到施工又涉及 各工种合作,要传承好这一技艺,就要让大家都有活干,在持续生产中让技艺得到保护和传承。”陈乐平说。

如今,像陈乐平一样,乐平的古建从业人员已超 2万名,大家在全国各地进行古建修复、仿建工作。“这 些工匠就是我们古戏台营造技艺传承的底气所在。”面对未来,陈乐平充满信心,“我们要带着这项技艺走 出乐平,走向世界。”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