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必二选一”!2300个岗位背后的暖心设计
“坐稳当啦,上学去啦!”
早上7时45分
湖北襄阳南漳县城关镇的王明凤
载着女儿出了家门
骑电动车5分钟
王明凤将女儿送进金庙学校后
直奔襄阳京帝鞋业有限公司
坐在流水线前专门设立的“妈妈岗”工位
开启一天的工作
“妈妈岗”主要用于
吸纳法定劳动年龄内
对12周岁以下儿童
负有抚养义务的妇女就业
工作时间灵活、管理模式弹性
方便兼顾工作和育儿
2023年9月—11月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曾对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
40岁以下全职妈妈群体状况进行调研
调研发现
82.7%的全职妈妈有再就业打算
其中38.4%的人希望
进入正规单位或全职就业
48.3%希望能够兼职、灵活就业
从这些数据能看出来
很多全职妈妈未见得是完全自愿的
很多也渴望回归职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
关于女性育儿与工作的议题
成为讨论热点
充分释放女性价值
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而“妈妈岗”则是让妈妈们
重返职场、实现个人社会价值
和家庭需求统一的新探索
今年以来
湖北武汉市、襄阳市、黄冈市等地
相继举办“妈妈岗”女性专场招聘活动
绝大部分采取灵活就业、
弹性工作制等工作方式
比如,襄阳市南漳县
建立13个“妈妈岗”示范基地
累计设立岗位2300余个

设置“妈妈岗”,大家更珍惜
40岁的王明凤上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餐饮店打工,早上离家时,女儿还没醒;晚上回来时,女儿已睡下。
在就业与育儿的天平两端,宝妈们往往难以兼得。
南漳县有很多像王明凤一样的“无业妈妈”,她们大都在25岁至45岁之间,虽年富力强、吃苦耐劳,却因需照顾孩子而无法外出务工。
南漳县的第一个“妈妈岗”诞生于2023年10月1日——在城关镇卞和社区凤山书院内,襄阳市铭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设立电子元器件组装基地,取名“共同创富梦工厂”。

5月16日,在南漳县城关镇卞和社区的“共同创富梦工厂”,“妈妈岗”的工人正在组装电子元器件。(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峰 摄)
一年多来,“共同创富梦工厂”带动1000余名“无业妈妈”灵活就业,2024年完成产值超过100万元,今年年初还孵化出城关镇南背村、马家嘴村两处代工点。
一传十,十传百,当地不少企业开始设置“妈妈岗”。
襄阳京帝鞋业有限公司紧邻南漳徐庶学校,每天中午、晚上放学后,都有10余名学生来到公司,和在此工作的妈妈一起免费用餐;南漳县东巩镇的裕农菌业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托管室,孩子们写作业,妈妈们忙工作。公司90%的选菇、调味岗位由宝妈担任,实行4小时免考勤工作制。
南漳县人社局局长田卫东介绍,该县每年投入400万元开设月嫂、家政、电商等40余种热门技能培训课程,帮宝妈们获取一技之长。

多地推行“妈妈岗”
除湖北外
多地在“妈妈岗”设置和推行方面
均有新的举措
2024年1月30日,广州市人社局公布设立“妈妈岗”的用人单位名录,涉及58家企业。
2024年5月,珠海市人社局、市妇联发布通知,在全市“妈妈岗”用人单位名录范围内,遴选一批成效显著、社会影响好的用人单位,认定为当年度的市级“妈妈岗”就业基地,授予“珠海市‘妈妈岗’就业基地”牌匾,结合岗位提供、员工权益保障等情况,给予第一年最高20万元、第二年最高10万元,最高共30万元的奖补,并择优推荐参加“巾帼文明岗”评选。
2024年6月,河北省妇联在邢台市探索推行“妈妈岗”新就业模式,并作为全省妇联系统深化拓展“巾帼创业就业行动”改革试点。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邢台市妇联以设置岗位、招聘宣传、技能培训为抓手,通过搭建项目平台、 产业带动、在家政服务领域实施“共享阿姨”家政服务等多种形式,累计带动2.5万余名妇女通过“妈妈岗”实现了创业就业。

弹性工作制
让妈妈们不再赶时间
“每天骑车七八分钟就能到这儿,每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同时还能照顾家庭。”在中国制伞名镇广东鹤山市桃源镇,李文芳一边忙着手头的工作,一边笑着说道。之前因辞职在家带孩子,她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如今终于实现了再就业的梦想。

桃源镇依托制伞产业,为农村宝妈、留守妇女等群体提供灵活就业机会,目前已吸纳近1万人次就业,其中“妈妈岗”等弹性岗位约5000人。在这里,员工可以按接送孩子的时间调整上下班,工资按件计算,真正实现“时间自由”。

类似的模式在全国多地推广。广东江门的沉香企业采用“日结+弹性工时制”,员工每天工作时间为7:30-16:30,日薪120元,自愿加班还能加钱,请假流程也很灵活。山东威海的花馍厂专门设立“宝妈生产线”,50多个岗位的工作时间完全根据妈妈们的空闲时间安排。
弹性工时并非降低标准,而是对女性多重社会角色的尊重。正如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张莉所言:“'妈妈岗'盘活了人力资源,让女性在家庭责任与社会价值间找到平衡点。”

从“有岗”到“优岗”
妈妈们的职业路越走越宽
尽管“妈妈岗”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目前岗位多集中在手工、家政、客服等领域,职业发展空间有限,部分岗位还缺乏规范的劳动合同和社保保障。为此,各地也在积极改变。


在湖北蕲春,艾草不仅承载着千年中医药文化,更成为万千女性实现职业转型的“金钥匙”。宝妈们通过“艾灸师”培训实现职业升级,当地已累计培训7.6万名“女艾灸师”,不少宝妈从家庭主妇转型为技术人才。
另外,广东中山、山东等地已出台专项文件,鼓励企业设置技术类、管理类“妈妈岗”,推动灵活就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妈妈岗”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社会对女性价值的认可。当妈妈们不再被迫在家庭和事业间二选一,乡村振兴也就多了一股强劲的“她力量”。未来,随着更多政策支持和社会关注,“妈妈岗”有望成为女性就业的新趋势,让每一位妈妈都能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