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深圳文博会|好逛好看好玩!江西2000余件文化精品引围观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沈冠楠报道:非遗匠人现场翻墨拓印、绣娘飞针走线夏布绣,观众沉浸式探秘海昏侯国……5月22日上午,为期5天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深圳文博会”)将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
江西展区内,景德镇陶瓷“春碗”“江右之帆”艺术装置、8米夏布绣巨制《长江万里图》等2000余件特色文化产品(项目)惊艳亮相,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打卡。
长达8米的夏布绣巨制《长江万里图》
琳琅满目,2000余件文化精品惊艳亮相
行走在文博会,一步一景看江西。
5月22日上午9时,随着深圳文博会开幕,位于文化产业综合展11号馆的江西馆也“千呼万唤始出来”。
展陈分为“陶瓷文化”“文化丝绸篇章”“非遗传承”“数字文化”“省属文化企业”“精品文创”六大主题展区。此间,文化精品琳琅满目,赣鄱元素精彩频现。
一架匠心打造的“江右之帆”,以重组皮箱为载体,箱体经巧妙设计,陈列着陶瓷、宣纸、中草药、典籍、布匹等极具江西特色的文化瑰宝。
一只直径达1米的景德镇陶瓷“春碗”,以经典正德碗为造型,采用青花斗彩工艺,将“舞狮”“舞龙”“放鞭炮”“团圆饭”“看大戏”六大春节传统习俗融入瓷画。
一幅长达8米的夏布绣巨制《长江万里图》,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一针一线勾勒绵绵不尽、生生不息的长江盛景……
此外,9米《滕王阁序》印谱,1:30精密复原的样式雷“滕王阁”模型,铜錾刻、木雕、石(玉)雕、铜工艺、瓷板画、连四纸等非遗精品也集中亮相。在这里,传统与创新的文化元素交织融合,每件展品都仿佛在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让观众“零距离”体验赣鄱传统文化之美。
“春节期间在央视春晚上看到了‘春碗’,没想到今天在这里一睹实物,工艺非常精湛,视觉上也很震撼!”来自广州的安菲说。
记者了解到,本届文博会中,江西参展总面积达1062平方米,除江西馆外,还单独设立了寻乌馆、宁都馆、安远馆等特色展区,共计展出特色文化产品和项目2000余件。
江西组团参加深圳文博会
玩转古今,沉浸式体验文化“秀场”
沉浸式观展,邂逅“数字奇遇”。
展区内,一台直径达5米、能全方位包裹观众视野的透声球幕屏引发众人围观。
透过球幕屏,观众仿佛置身于深邃神秘的海底世界,“零距离”接触深海生物,进行不可思议的沉浸式探索。
据介绍,透声特性是该球幕屏的一大亮点,即采用先进材料技术,使声音与画面完美融合,增强沉浸真实感。显示上,则通过高分辨率、高对比度和广色域,营造画面细腻、色彩鲜艳真实的效果。
与此同时,球幕屏兼容性强,能够无缝对接多种设备,根据不同场景定制参数,无论是科普展示、娱乐活动还是商业宣传,均可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
同样主打“沉浸式”的还有《探秘海昏侯国·华夏文明系列》数字沉浸特展。
结合前沿VR技术、三维建模与互动设计,沉睡千年的历史场景与文物故事“活”了起来,成为可触、可感的沉浸式体验空间。
身着汉代服饰的神秘老者、天幕上的《齐论语》竹简、青铜编钟奏响的文明乐章……记者体验后发现,戴上VR眼镜后,观众将进入1:1高精度还原历史场景,随后化身历史的探索者,探寻海昏侯国的未解之谜。
“支持多人组队探索,还能自由切换视角,打破传统观展的时空限制。”现场工作人员说。
游客参观“样式雷”北京城中轴线故宫三大殿建筑结构模型
“种草”年轻人,文创好物成爆款
当文博会邂逅文创产品,仿佛化身大型“种草”现场。
“被这款吉州窑印花行李箱种草了!”5月22日上午,来自四川的游客李安然和同伴走进江西馆,她们很快被一款印有精美蝴蝶纹的国风行李箱吸引了视线。
这款行李箱来自江西省井冈山应用科技学校。工作人员陈小妹介绍称,纹样的灵感源于距今有1200余年历史的吉州窑。
《景德镇陶录》记载:“江西窑器,唐在洪州,宋时出吉州。”其中,“吉州”所指,即为“吉州窑”,其创烧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衰于元末明初,曾一度与定窑、钧窑等窑场齐名。代表性瓷器木叶纹盏是举世闻名的国宝级珍品,被誉为“一叶飘空天似水”。
“在高超的工艺之外,吉州窑的纹饰由‘窑变天成’而来,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有花卉、龙、鸾凤、鸳鸯、奔鹿、双蝶、梅等传统纹样。”陈小妹说,该款文创行李箱就提取了吉州窑代表性的鸾凤、双蝶纹样。
记者注意到,除行李箱外,此处还陈展了吉州窑纹样的蜡染抱枕,井冈山红色主题“吧唧”、明信片、杯垫等有新意、接地气的文创单品,“硬控”了诸多年轻游客。
无独有偶。一侧的仙女湖旅游股份公司展台主打动漫IP。动漫形象的“仙女”被设计为各类日历、拼图、亚力克立牌、钥匙扣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周边产品,萌态可掬。
除“仙女”IP外,“我们还在新余‘天工开物’文化的基础上,制作了动漫绘本,希望用更加生动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新余乃至江西的灿烂文化。”仙女湖旅游股份公司唐家楠说。
“江右之帆”艺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