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前烫碗被指“恶心”?为了消毒还是“仪式感”,网友热议……

2025-05-27 15:19 阅读
中国青年报综合羊城晚报、科普中国、厦门日报、网友评论等

5月27日,话题#教授称对烫碗习惯恶心#在热搜榜居高不下,引发热议。

有网友指出,一位自称“11年某知名集团特聘顾问”的教授曾大放厥词,称对广东人用开水烫碗的习惯感到“恶心”。

羊城晚报接连发文,“这场看似围绕饮食习惯的争论,撕开了地域文化认知、公共话语边界以及社会包容度的深层命题。”

 

支持烫碗的广东网友纷纷站出来捍卫自己的习惯,有人解释烫碗源于广东茶文化,喝茶前洗茶具、洗茶叶的仪式感延伸到餐桌,是一种文化传承,不容置疑;

还有人从卫生角度强调,即便碗筷看似已消毒,可谁也无法保证餐馆清洗流程毫无问题,化学清洁剂残留、塑料包装的灰尘等,都需要通过烫碗来处理,这是对自己健康负责,更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反对烫碗的声音也不少。部分网友从科学角度出发,认为几秒钟的过热水根本达不到杀菌效果,若餐具本身不干净,烫一下无济于事,反而可能因操作不当造成二次污染,是“形式主义”和“心理安慰”。

“科普中国”公众号曾发文,“热水烫餐具”的仪式感可以有,如果想给餐具消毒杀菌得需要100℃的水,并保持冲洗30秒以上,否则作用不大。但能冲洗表面灰尘,也算是有个心理安慰,用着舒心。

 

来源:小红书“谢尔喵”

厦门日报消息,厦门市场监管局曾开展研究,实验人员制备了含大肠菌群的污染餐具,随后用不同温度(70℃、90℃、100℃)热水,对餐具样本进行冲烫处理——热水倒至餐具容量的三分之二,摇晃涮洗4-6秒。

通过数据对比发现:用70℃以上热水冲烫,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肠菌群的检出率,但不能完全杀灭大肠菌群;去除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效果较弱。将冲烫的水温从70℃升至100℃,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检出率降低8%。

羊城晚报引用网友观点指出, 用开水烫碗,已经从一种卫生习惯升华为一个生活仪式。仪式以及仪式感赋予庸常的生活更多的意义,给人们带来小小的欢欣,给人满足,让人向上,这没什么不好。

对此,你怎么看?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