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粽子遇冷是理性回归
前些年,市场上曾出现“天价”粽子,这些粽子以高档食材、奢华包装为噱头,价格远超普通粽子。近日,记者探访发现,今年线下“天价”粽子难觅,最贵的一款礼盒售价为499元;线上有近2000元的粽子礼盒,但没什么购买记录和评价。(据《扬子晚报》5月23日报道)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作为端午节的传统节日食品,粽子寄托了千百年来人们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和追思,对其清廉正直的高洁品格的推崇。粽叶青翠欲滴,糯米白莹如玉,用粽叶包裹糯米、红枣等朴素食材,即可生发出独特的软糯清香,这一节日食品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清新的节日风气,传递着廉洁修身的传统文化。
过度包装与豪华混搭的“天价”粽子,早已脱离了节日食品属性,沦为社交中的人情筹码与攀比工具,不仅严重背离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侵蚀着文化根基,也容易滋生不良社会风气。部分消费者,用“高端化”的节日食品换取面子和社交资本,折射出一种畸形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今年端午节来临之际,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倡导简约消费,拒绝“天价”粽子。这一消费提示,有助于进一步营造崇尚节俭、反对浪费的清新节日风气,推动粽子回归节日食品属性、回归传统文化本源。
今年市场上“天价”粽子遇冷现象,是“粽子只是节日食品”的消费理性回归。让粽子更好地回归节日食品属性,需要多方合力、久久为功。生产企业要在产品开发、提升质量上下功夫,挖掘传统工艺、创新口味,自觉推广简化包装。广大消费者要树立绿色低碳、务实理性的消费观念,拒绝为过度包装掏腰包,身体力行反对奢靡浪费。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加强价格与包装监督,对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此外,要通过民俗活动、教育宣传等方式积极弘扬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让人们在浓浓粽香中品味端午节这枚粽子里的“原味”。(廖卫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