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条举措助推绿色食品产业链转型升级 南昌真金白银重奖优质农企
6月17日,据南昌市农业农村局消息,《南昌市深入推进绿色食品产业链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两年行动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已于日前正式印发。《方案》提出,到2026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预期达950亿元,农产品年度网络销售额预期超过80亿元。其中涵盖21条举措助推绿色食品产业链提质增效。
新认定的市级“菜篮子”应急保供生产基地奖补20万元
《方案》提出,力争到2026年,创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10个,绿色直采基地数量达到5个,市级“菜篮子”应急保供基地达到60个。
其中,对新纳入市级扶持的农业产业强镇,根据建设投入情况,每个每年安排财政奖补项目资金500万元左右,用于扶持生产经营主体发展提升农业特色产业,单个项目奖补资金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
对新列入国家和省级扶持的农业产业强镇,分别给予每个700万元、600万元奖补,奖补资金用于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提升。
对新认定的绿色直采基地,按不超过100万元/个给予所在县(区)政府奖励。奖励资金用于相关主体开展绿色直采基地新建及改造、维护等。
对新认定的市级“菜篮子”应急保供生产基地,每个奖补20万元,对年度动态监测合格的基地每个每年奖补5万元运营经费。
企业技术改造,最高补助500万元
着力打造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优势特色产业精深加工农产品。力争到2026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9家以上,营业收入超1亿元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40家以上,市级以上加工型龙头企业新增10家以上,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突破950亿元,农业产业化省级联合体总数达到23家。
对首次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给予8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奖励。
对2024年以来首次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分别给予80万元、20万元奖励。
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一年度用于正常生产经营所产生的银行贷款进行贴息,贴息标准按照不超过上年末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50%予以奖补,单个主体贴息金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财政奖补资金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单个主体奖补金额不超过300万元。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推广应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提升制造、安全水平,逐步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系统智慧化。对现有企业计划投资额在500万元及以上,并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技术改造,按年度购买软、硬件设备发票额的10%,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补助,具体按工信口技改相关政策执行(该政策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农产品网售额达5000万元,奖励15万元
《方案》提出,拓宽本地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充分发挥现有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功能,融合互联网+技术,与叮咚、百果园、农村电商等中小型连锁批发市场建立产销合作,实现“智能农场+现代农业园区+中央厨房+冷链物流+社区门店”的都市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力争到2026年,全市农产品年度网络销售额超过80亿元。
对新获得3A级、4A级、5A级认定的物流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30万元、50万元的奖励。对新获得更高级别认定的,按照阶梯奖励标准补足差额。
对绿色食品产业的预制菜企业新建(改造)冷冻冷藏库、购置终端冷藏设备,总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按实际投资额的5%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该政策有效期至2026年6月15日)。
对当年有新增农产品直接入驻商超的农业经营主体,每新增一个单品,给予1万元/个奖励,最高不超过5万元;对当年有新增供应农产品入驻连锁商超的供应链企业,每新增一个单品,给予1万元/个奖励,最高不超过5万元。对当年有新增农产品入驻连锁餐饮的农业经营主体,每新增一个单品,给予3000元/个奖励,最高不超过3万元。以上产品供应需超过一年,生鲜产品供应需达到一个生产周期。
对农业经营主体在电商平台以品牌(商标)权利人名义开设的官方旗舰店,给予2000元/个的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1万元;对由县(区)政府与电商平台签订合作协议且农产品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电商直播基地,按15万元/个给予县(区)政府一次性奖励,资金用于电商直播基地建设。
对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网络销售年快递运输费超过40万元的,按照快递运输费的5%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10万元。
对年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5000万元、3000万元、1000万元、500万元以上的农业经营主体或农产品电商销售主体,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8万元、5万元奖励;次年农产品网络销售总额增幅达50%、30%、20%以上,分别给予10万元、8万元、5万元奖励。
农产品年度广告宣传费超100万元,奖20万元
南昌提出,制定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标准,加快形成一县1~2个农业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力争到2026年,每个县(区)至少要打造一款趋势新品或“爆品”,制定1个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标准。
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监管、品牌宣传为重点,打造绿色有机品牌,实现品牌强农。力争到2026年,全市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累计认证数量达到680个,列入“赣鄱正品”农产品品牌总数达到50个以上。
对新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农业经营主体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入选省级以上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县(区)政府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入选城市农产品品牌(不含“赣鄱正品”)的主体给予每个单品2万元一次性奖励,每个农业经营主体最高不超过20万元奖励。同一品牌同时获得多个品牌认定的按就高不重复的原则执行。
对农业经营主体在电商平台开展品牌宣传推广(不含开设店铺)或自行在央视频道进行农产品广告宣传,年度宣传费用100万元(含)以上、50万元(含)以上、20万元(含)以上,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4万元一次性奖励。
对绿色食品企业新获得中国质量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江西省省长质量奖的,在省级奖励的基础上,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绿色食品产品新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认定的,给予30万元一次性奖励。
对绿色食品企业首次获批建设省级或市级院士工作站的,给予50万元补助。
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沈冠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