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早识别,溶栓治疗很重要
雷玲 兴安县人民医院
卒中(即中风)是世界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期识别卒中症状,并及时进行溶栓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卒中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在急性卒中的治疗中,早识别和及时溶栓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卒中的类型、早期识别的重要性以及溶栓治疗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卒中的类型与早期识别
(一)缺血性卒中的症状与识别
缺血性卒中通常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供应中断,症状快速出现,表现为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偏瘫或言语障碍等。患者可能还会出现眩晕、视力模糊或意识障碍。及时识别这些症状并进行溶栓治疗,可有效恢复脑功能,减轻后遗症。
(二)出血性卒中的症状与识别
出血性卒中是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症状通常突然且剧烈,包括突发的剧烈头痛、呕吐、意识丧失等。头痛伴随恶心、呕吐,患者还可能出现肢体麻木或偏瘫。与缺血性卒中相比,出血性卒中的症状更为急剧,需尽早就医以减少脑损伤。
(三)卒中的早期识别与急救方法
早期识别卒中的症状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缺血性卒中的情况下,及时溶栓可以显著改善预后。可以使用“FAST”法进行早期识别:面部歪斜、双臂无力、语言障碍、迅速记录发病时间。一旦发现这些症状,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争取尽早治疗,最大程度减少卒中对患者的影响。除了“FAST”法识别症状外,卒中患者还可能表现出头晕、呕吐、视力模糊、突然失语等症状。若症状持续超过几分钟,必须尽早就医诊断。
二、溶栓治疗的意义与应用
溶栓治疗是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液供应。最佳治疗时间为发病后3小时内至4.5小时内,部分情况下可延长至6小时。因此,及时溶栓能够有效减少脑组织的损伤,改善临床结果。
(一)溶栓治疗的原理
溶栓治疗通过靶向作用于血栓,分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从而恢复血流来挽救缺血的脑组织。常用的静脉溶栓药物包括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如阿替普酶、替奈普酶、瑞替普酶以及尿激酶。这些药物通过激活纤溶系统促进血栓溶解,恢复血液循环。溶栓药物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关键在于快速给药,因此需要在卒中症状出现后的短时间内进行识别及评估。
(二)溶栓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溶栓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卒中患者,特别是出血性卒中的患者禁止使用溶栓药物。溶栓治疗的适应症主要包括:
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
发病时间在4、5小时以内,某些情况下可延长至6小时,具体视患者情况和治疗方式而定;
没有出血倾向、严重高血压、近期手术史等禁忌症。
禁忌症包括严重高血压、已知出血性疾病、近期大手术史、脑动脉瘤等血管异常。因此,在实施溶栓治疗前,医生会通过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认卒中的类型,并排除溶栓禁忌症。
(三)溶栓治疗的效果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溶栓治疗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应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溶栓后的恢复期,患者需接受严格的护理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运动、语言治疗等,以促进功能恢复。
三、溶栓治疗后的护理与康复
尽管溶栓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缺血性卒中的症状,但患者在治疗后仍然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以最大程度恢复功能。康复治疗通常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以及心理支持。
(一)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旨在改善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减少肢体瘫痪带来的影响。治疗方法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步态训练等。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患者的运动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二)言语治疗
卒中后言语障碍是常见的症状之一,言语治疗主要通过训练患者的语言表达、理解能力以及发音能力,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沟通能力。
(三)心理支持
卒中患者常常会出现情绪波动、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通过心理疏导、家庭支持和社交互动,患者可以更积极地参与康复训练,提升治疗效果。
四、结语
通过及时识别缺血性卒中的症状,并在黄金时间内进行溶栓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提高公众对缺血性卒中早期症状的认识,以及加大溶栓治疗的普及力度,对于降低卒中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