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江西这16所特色大学,请放进志愿栏!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25年6月2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167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919所,含本科学校1365所、高职(专科)学校1554所;成人高等学校248所。本名单未包含港澳台地区高等学校。
目前,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117所,其中本科大学49所,高职(专科)院校68所。想到江西上大学的考生们,如何选一所好大学?怎样选好就读专业?这类志愿填报事宜是近期高考生及其家长最关心的头等大事。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推荐其中办学特色鲜明的16所江西特色高校,本专科都有,请各分数段的高考生看过来,合适的可以放进自己的志愿栏中!(以下排序不分先后)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江西省一流大学整体建设高校。
学校前身江西医学院、江西大学和江西工业大学分别溯源于1921年创建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和1958年创建的江西工学院。1993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将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1997年南昌大学被教育部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成为教育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大学,2005年南昌大学与原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南昌大学。
学校现有42个教学单位,13个学科门类、92个本科招生专业,2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设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共有1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6个学科入选省高峰优势学科。1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农业科学(以食品科学为主)进入全球排名前0.255‰;食品学科在“US News全球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居第8位。
学校本部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35700余人,其中国(境)外学生1300余人;各类研究生19200余人,其中国(境)外学生130余人。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以“三制、三化、三融合”为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以卓越人才培养为代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特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迈入新征程,展现新作为。南昌大学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入实施“需求牵引、特色发展、开放办学、人才强校、文化铸魂”五大战略,扎实推进“一流学科攻坚、人才培养创优”等十大行动,全面开启“江西底色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努力打造“特色学科、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三个高地,奋力成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地方大学服务区域发展、革命老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三个样板,当好江西高校“领头羊”,为服务教育强国和科教强省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扫描或长按上面二维码,了解南昌大学更多招生资讯】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位于江西省省会南昌,对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被江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优先发展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学校现有瑶湖、青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500余亩,建筑面积140余万平方米。
在全省率先开展公费师范生教育,实施本硕、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研究生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0%以上,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50强高校。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全国第一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6个ESI全球前1%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5个江西省一流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地理学),1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心理学、教育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体育学、物理学、生物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个(教育博士);7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全国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入A类学科,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地理学、音乐与舞蹈学进入B类学科。
学校坚持师范为本,坚守教师教育办学传统和底色,全校15个博士点有13个是师范类学科,19个师范类专业全部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其中列入认证范围的17个专业全部通过教育部第二级认证,师范专业办学质量走在全省高校前列。在校全日制本科师范生12000余人。学校先后培养师范类专业毕业生36万余人,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校友和基础教育一线的中坚骨干力量。
【扫描或长按上面二维码,了解江西师范大学更多招生资讯】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是一所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法、工、文、理、艺术、教育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财经学府。
学校现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拥有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4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产业经济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应用经济学、统计学获评A-等级(全国前10%),工商管理学获评B+等级(全国前20%),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学获评B等级(全国前30%),公共管理学获评B-等级(全国前40%);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入选“江西省一流建设学科”。拥有3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金融学、市场营销、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财政学、法学),10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省级一流专业,7个跨学科交叉专业;学校共有39个专业参评第二轮(2021年)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22个专业在全省总排名第一,10个专业总排名第二,5个专业总排名第三;18个专业获评五星级专业点,19个专业获评四星级专业点;排名前三的专业数和星级专业数均占参评专业数的95%,位居江西省高校第1名。
学校面向全国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招生,长期以来投档线和录取平均分位于江西高校前列。毕业去向落实率位列全省高校前列,普通本科生升学率连年创新高。
学校办学以来,已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30余万,多数校友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甚至成为商界、政界、学界的精英。
据资料显示,学校位列中国财经类大学排行榜第七名、2025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榜第99位、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全国第101位,2024年全国高校薪酬指数排行榜第57位、校友会2021中国大学杰出商界校友排名100强中位列第37名、校友会杰出政要校友排名100强中位列第52名、2022年A股公司财务高管毕业院校排行榜校友总排行榜第8位、百亿私募基金经理学校排行榜第17位、2021年资本圈核心职群毕业院校排名全国30强、2022年中国最具财富创造力大学排行榜第45位、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第66位、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第71位、2019—2023年全国人文社科类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全国第2名。
【扫描或长按上面二维码,了解江西财经大学更多招生资讯】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是一所省管、公办、全日制、师范类本科高校,是教育部、江西省重点建设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多科性本科院校,是全国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是江西省公费师范生培养高校,是江西省“十四五”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坚持“立足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办学理念,主要培养职教师资、普教师资和其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师资力量:学校现有教职工1875人,专任教师142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职工64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以上优秀人才179人次。近3年,教师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一、二、三等奖各1项,全国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获特等奖2 项、一等奖1项。
学科专业:2025年,学校58个本科招生专业,招生规模5450个。涉及有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法学等学科门类。其中14个普教师范专业、11个职教师范专业,拥有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是全国同类院校中学科门类最为齐全、研究生培养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7个,省级特色及品牌专业18个。化学和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设计学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中进入前50%。
办学条件:主要有红角洲校区和枫林校区,设19个二级本科学院。占地面积2159.18亩,校舍建筑面积70.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5亿余元,纸质图书近300万册。
国际合作: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全球50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摩洛哥阿卜杜·马立克·阿萨德大学合作开办了海外孔子学院;牵头组建“天工”江西职教出海联合体,在印度尼西亚成立了国际旅游产业学院、中餐培训中心、中国-印尼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中文培训中心。
育人成效: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共培养了15.1万余名毕业生,为江西及周边地区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输送了大批优秀师资和其他人才,毕业生覆盖江西省全部职业院校、南昌市近80%中小学,江西省职业院校近80%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南昌市重点中学近70%的校领导均为该校校友。
【扫描或长按上面二维码,了解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更多资讯】
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是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获得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单位等重要荣誉称号,入选“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教育50强高校”和“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
学校有3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800余人,设有教育教学机构18个,拥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1所。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现有中医学、中药学等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2个、中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6个。有江西省一流学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专病)7个。设有本科专业34个,其中学术型专业21个,应用型专业13个。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
学校倡导并践行“双惟育人”理念,先后开展了科研实践班、双惟实践班、岐黄国医书院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教育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其中主持的“双惟实践育人模式”是江西省至今唯一获得的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创办岐黄国医书院,开启“书院式”培养中医临床高层次人才的新模式。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高水平通过中医学、中药学、药学专业认证。学校创新创业成果丰硕,多次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夺得金奖。毕业生考研升学率一直名列江西省本科院校前列,多次被评为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以中医学、中药学学科为主体,医、理、工、文、经、管、艺、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拥有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3个江西省一流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8个。中药学学科凭借其在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等学科领域的突出优势,在软科最好学科排名中稳居全国前列。药理学与毒理学、临床医学、化学3个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行列。
【扫描或长按上面二维码,了解江西中医药大学更多招生资讯】
景德镇陶瓷大学

景德镇陶瓷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大学,是全国首批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之一、94所具有资格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高校之一,现已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陶瓷人才培养、陶瓷科技创新和陶瓷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学校坐落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现有湘湖校区、新厂校区及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古陶瓷研究中心,占地面积1970亩,校舍建筑面积75.8万平方米,设有11个教学学院(部、系)及研究生院、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国际学院,全日制在校生2.3万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2500余人。
学校注重艺工并重、艺工商交融,突出“设计艺术和陶瓷工程”优势,构建形成了“艺术设计与陶瓷文化、陶瓷材料工程与智能制造、陶瓷经济与管理”三大优势特色学科群。现有“设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科学技术史”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美术与书法”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近年来,学校学科建设实现提质升档,设计学进阶全国第一方阵,美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位于先进行列。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现有本科招生专业53个,涵盖工学、艺术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理学、法学、交叉学科等9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3个。
近年来,学校不断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着力构建有特色、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三全育人”陶大模式,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持续扩大,“美术思政”育人成效凸显,建成全省首个学生红色文化艺术作品陈列馆—润心馆。学生在各类课外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荣获各类国家级、省级奖项600余项。学校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合一”、学业、专业、就业、职业、创业“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自主创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就业创业工作案例入选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100个典型案例(江西省唯一)。
学校先后为社会培养了10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在中国陶瓷界,被誉为“陶瓷黄埔”——在全国各大产瓷区,到处都有学校的毕业生,并造就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家、科技领军人物,创造了科达、箭牌、金意陶、简一、欧神诺、道氏等一大批中国著名品牌,为中国陶瓷产业创新发展撑起了一片蓝天。在中国艺术界,享有“陶院现象”美誉——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培养的艺术类毕业生人才辈出、成果显著,一大批已成为我国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和重点美术院校、科研院所的学科带头人,为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繁荣发展落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扫描或长按上面二维码,了解景德镇陶瓷大学更多招生资讯】
南昌工学院

南昌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校创办于1988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江西省第一所民办高校(前身赣江大学)。学校占地面积787228.9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6亿元,共有江西省汽车零部件数字化制造工程实验室、江西省智能楼宇网络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南昌市DME光电工程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近40个,获得各类省市级科研团队近10个。图书馆设有自习室、考研室、电子阅览室和咖啡休闲阅读区等,馆藏纸质图书254.64万册,电子图书204243册。
学校设有8个专业学院,开设66个本科专业,37个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和教育学等8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在校生3.17万人,教职员工2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34.77%,博士和在读博士283人,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68.69%,获全国优秀教师、海外高端A类人才等荣誉的教师达70余人。
近年来,师生完成省部级课题600余项,发表论文(出版专著)4000余篇(部),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600余项,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师生参加各类省级及以上竞赛获奖2000余项。
学校现为教育部和江西省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江西省人民政府首批“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江西省职业教育专业技能测试考试资源建设试点项目牵头立项单位。人才培养以应用技术为核心,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路径,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培养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强、具有时代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强化第二课堂,细化资助服务,实施科教协同育人计划、产教融合育人计划、校企合作育人计划,开设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卓越工程师实验班和“1+X”人才实验班等,使学生真正能够“进得来、学得好、出得去、用得上”。
2017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学校被纳入江西省高校“十四五”期间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一般建设单位),同年与南昌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获省教育厅批复。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被江西省民政厅授予“中国社会组织评估AAAAA等级院校”,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和江西省民办教育协会授予全国、全省民办学校党建学习基地等荣誉称号。
【扫描或长按上面二维码,了解南昌工学院更多招生资讯】
南昌交通学院

南昌交通学院(原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20年年底,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转设更名为南昌交通学院,是江西省首批成功转设的高校之一。学校以本科学历教育为主,适当开展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与华东交通大学在建筑与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会计、翻译等多个专业领域联合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
学校拥有南昌黄家湖校区、靖安墨轩湖校区和靖安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总占地面积2400余亩,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5000人。
现有43个本科专业,涉及工、管、经、法、文、艺、教育学等七大学科门类。其中,工学类本科专业23个,占比53%,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并且在交通类、智能制造类、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形成一定优势。
学校为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致力于培养人格健全、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全面践行“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OBE教学理念,以产教融合为路径,构建了“政行企校紧密合作、产教研用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多个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行业产业开展了深层次的合作,校政企行合作专业覆盖率达100%。
办学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以师为尊”,依法办学治校、严格规范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凝练办学特色,办学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影响力逐年增强。先后获得“全国先进民间组织”“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教育总评榜综合实力独立学院20强”“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学校”“教育强国·民办高校示范品牌”等荣誉称号。转设后,在2024软科中国民办大学排名中名列全国第80名,武书连2024全国民办大学排名全国第67名,校友会2024全国民办大学排名全国第59位,2025年ABC中国民办大学排名全国第31位。学校在全面建设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明显、社会贡献突出的高水平一流应用型民办大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扫描或长按上面二维码,了解南昌交通学院更多招生资讯】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工管学科为主,工、管、文、经、艺、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院2001年7月经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计划发展委员会批准试办,为教育部首批确认的独立学院。
学院位于昌九经济带中部、庐山南麓、鄱阳湖之滨的共青城市科教城,科教城是江西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的生态园林高教区。学院总建设投资近7亿元,占地面积1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33万平方米,学院以智能化校园管理理念,积极打造生态优美、服务设施一流、教学设备先进的现代化校园。
学院目前下设航空制造与工程学部、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部、经济管理学部、航空服务与传媒学部、文学与体育学部、计算机学部等6个教学学部,设有37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5000余人。学院拥有一支业务精湛、师德优良的师资队伍,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的78%,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的34%。学院教师有获评“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并入选江西省会计领军人才计划1名,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并入选江西省主要学科与学术带头人(领军人才),入选江西省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1名、江西省“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1名。学院《产教融合下的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团队》被列为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进行建设。
通过二十余年的办学积累,学院依托南昌航空大学雄厚的优势教学资源,教学实力不断壮大、教学设施齐全、航空特色鲜明、工科专业优势明显。学院重视与行业、企业合作,先后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等27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学院机械设计(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入选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学院聚焦“1269”行动计划,深化学科专业调整,聚力航空特色发展,持续加强航空专业和课程建设,着力打造航空类、电子信息类、装备制造类、新能源类、新材料类五大专业集群,持续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自办学以来,学院有3000余名毕业生考入香港城市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暨南大学、上海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攻读硕士研究生。涌现出了“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伊偲,“中国航天科工2018年度感动人物”候选人、2020年贵州省“劳动模范”余绍伟,荣获“C919大型客机首飞个人三等功”荣誉称号的航空工业昌飞工程技术部刘望子和2020年“江西省五一巾帼标兵”杨婷等一大批青年才俊。学院入选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被授予“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和“江西省节水型高校”。学院团委获评全国2023年“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2022年度全省“五四”红旗团委;学院经济管理学部学生第二党支部成功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院进入“武书连2024排行榜”中国独立学院50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在2023年度全省独立学院综合考核中,学院荣获优秀等次,排名第一。

【扫描或长按上面小程序,了解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更多招生资讯】
赣南科技学院

赣南科技学院是由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赣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为创建于2001年的南方冶金学院西点学院。学校先后历经南方冶金学院应用科学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2020年12月18日经教育部正式批准,转设为赣南科技学院。
学校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素有“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红色故都、生态家园、世界橙乡”美誉的赣州市。学校坐落在章江河畔,依山傍水、宜学宜教,自然环境优美,办学设施先进。
学校现开设涵盖有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教育学等7大学科门类,下设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材料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6个二级学院。聚焦行业和区域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构建了以新工科为主,多学科相支撑、协调发展、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35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30个省(区、市)招生,形成了资源矿业类、机械电气类、材料冶金类、电子信息类、经济管理类、人文艺术类等六大专业集群,打造了工程实训中心、信息计算中心、物理实验中心、商科实训中心等四大公共实验实训平台,以及智能装备实验室、机器人工程实验室、移动通信实验室、云桌面实验室、BIM中心、VBSE创新创业及商科教学实训中心、赣南客家文化数字化研究院、根技术联合创新人才产教融合基地等专业实验实训平台。学校共拥有16个学科科研平台,其中全国行业协会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社科研究基地21个。
学校聚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学校已向社会输送了近4万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众多校友已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广受用人单位好评。在校学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赛、数学建模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结构设计赛、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广告艺术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国际国内高水平学科竞赛成绩喜人,近四年来,学校学生在国家级A类学科竞赛获奖311项,省级奖项844项。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百强榜单中位列第71位。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中名列全国高校前茅。
学校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政企会”合作,打造了6个现代产业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格力电器有限公司等头部企业共建电子信息产业学院(获评江西省重点产业学院)、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获评江西省重点产业学院),同时与孚能科技、吉锐新能源、江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等高新企业及科研机构合作,与赣州市政府以及于都、全南、龙南等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致力于培养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扫描或长按上面小程序,了解赣南科技学院更多招生资讯】
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

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成立于2001年,前身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理工学院(独立学院),202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更名为“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由江西田园置业有限公司独立举办,是一所独立设置的非营利性民办师范类本科院校。
学校九龙湖校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占地59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3万余平方米;赣新校区位于江西省赣江新区共青城市大学城,占地2560亩,规划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目前一期1840亩土地,已建成26万余平方米校舍,已全面投入使用。学校建有公共计算机中心、电子信息实训中心、经济管理实训中心,教师技能实训中心等各专业实验实训平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800余万元,生均图书100余册,教学、科研、实验、办公、交流、活动、生活、锻炼和休闲等功能齐全。
学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等30个本科专业和部分专科专业。建有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一流课程4门,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课程标准2门。近年来,学校先后获批江西省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江西省职业技能测试资源建设试点项目、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实训基地、“职业院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项目第二批实验校建设单位、工信部“空间创业设计”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等省级及以上平台。
学校现有学生约12000人,自有教职工66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1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超过70%,高级职称教师150余人,拥有教育部评估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省级学科带头人等20余人。
学校坚持“党管教育、依法治校、以生为本、以师为尊”,积极构建以应用型为主体、普教师范和技术师范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专业集群,打造普职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材联动建设的“三融五联”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层级制、产出式、实践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形成以“技术”为核心、以“应用”与“师范”为两驱的“一核两驱”人才培养架构,培养素质全面、身心健康、学养厚实、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致力打造区域知名、技术师范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扫描或长按上面二维码,了解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更多招生资讯】
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

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简称“景艺大”,是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全日制统招本科高校,是江西省教育厅主管,国有企业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举办的民办非营利性职业本科大学,是国家级“陶瓷文化旅游及产业提升专家服务基地”、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首批“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建设单位、江西省首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学校坐落于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景德镇,校舍建筑面积67.3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97万册,电子图书36.7万册,中文电子期刊27万册;拥有中国知网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等8种电子资源数据库。建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教学楼、实训楼、文体场馆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1.8亿元。
校园采用依山就势、保山控地设计,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生态环境,顺势创新、架山依山而建的楼台廊桥建筑,垂直立体分布、功能集约共享的组团式教育教学空间,先进完备的实训场所、配套设施、文化场馆,人性化的创新管理理念,共同构成了一座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式教育综合体校园。
学校开设普通本科专业29个,职业本科专业34个,高职专科专业48个,形成了涵盖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土木建筑等十三个专业大类的综合性专业体系。
学校根植江西、辐射全国,面向行业产业的高端领域,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以应用艺术为特色,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紧密对接新一代陶瓷文化、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等产业板块,构建了陶瓷工艺专业群、数字媒体专业群、音乐舞蹈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文化旅游专业群等为引领的特色优势专业群建设格局。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陶瓷工艺学院、数字传媒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等13个教学单位。先后与阿里巴巴、华为等公司合作共建数字贸易产业学院、数字通信产业学院、分贝音乐产业学院、乡村振兴产业学院等4个现代产业学院。
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中心,依托国企办学的优势,深化产教融合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升级特色专业集群建设、探索多样化产教融合渠道,以“引企入校,校企共育”,打造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探索“双主体、两融合、多通道”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拥有陶瓷制造实训工坊、陶溪川大剧院、中德(景德镇)工业4.0智能制造实训基地3个校内教学实践平台;陶溪川文创街区、邑山陶瓷智造工坊、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南京音飞存储、江西信航航空科技、凯悦臻选酒店等40余个高水平实习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基地。

【扫描或长按上面二维码,了解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更多招生资讯】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信息类专科层次普通高校,隶属江西省气象局,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省政府特聘中国工程院李泽椿院士为学院名誉院长,是解放军定向培养军士高校并与江西农业大学联合培养专升本本科班。
学院教学、生活设施齐全,有各类实训室73个,其中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等一批能与市场接轨的高水平实训室;学院图书馆藏有55余万册纸质图书、100万册电子图书。
学院承办职业技能大赛和证书考核工作,邀请行业大咖现场指导,让学生在实战中历练成长;重视教师培训,汇聚专家开展前沿培训、组织实战演练,建设双师培训基地,为学生职业发展保驾护航。
学院结合各系(院)专业特色与学生特点开展线上线下专场招聘,吸引多行业企业提供海量岗位。同时,借助数字化平台精准推送,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位居同类院校前列,深受用人单位、学生及家长认可。
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征兵,多渠道宣传动员,专人协助入伍学生办理保留学籍、学费补偿、家庭优待金补偿等手续,为部队输送大批高素质军士,助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被授予全国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先进单位和江西省征兵先进单位。
学院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气科学技术专业被省教育厅批准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前三年在本校学习取得大专文凭,大专毕业后可被推荐到叶列茨基国立大学、南联邦国立大学免试留学,无缝衔接本科、研究生深造。学历经教育部认证后,与国内全日制文凭效力等同,可报考公务员、事业编,开启国际深造与职业发展新篇。
学院实施国家奖学金10000元/人/年,国家励志奖学金6000元/人/年,国家助学金(一等4800元/人/年、二等3700元/人/年、三等2600元/人/年)、学院奖学金(新生奖学金2000元/人/年、一等1500元/人/年、二等1200元/人/年、三等800元/人/年、特别奖学金2000元/人/年)、学院助学金1000元/人/年、国家助学贷款20000元/人/年、基层就业学费补偿、服兵役学费减免、学费代偿或用于学费的国家助学贷款实行代偿、退役士兵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3700元/人/年、新生入学资助、勤工助学、企业奖学金、临时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及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等相结合的多项助学奖学工程。

【扫描或长按上面小程序,了解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更多招生资讯】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是江西省教育厅直属的国家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坐落于中国工人运动摇篮、秋收起义策源地江西萍乡。学校拥有百余年光荣的办学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最早的工人教育学校之一和最早的女子职业教育学校。200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
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应急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基础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七个二级学院。现有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应急救援技术等28个专业,形成了装备制造大类为主干,电子与信息大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土木建筑大类为重点,应急管理专业群为特色的高职专业结构体系。学校现有教职工738人,其中高级职称156人,“双师型”教师215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1人。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在校学生14000余人。
学校以“以人为本,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办学宗旨,以“爱国明志,敢为人先”为校训,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达成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扎实彰显办学特色。学校现有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设立的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基地、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站、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中心等多个基地,是教育、培训、就业等方面皆具雄厚实力的院校。
近年来,学校党委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干群师生理清思路、聚力发展、锐意进取,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年年攀升,荣获了“全国十佳职业院校”“全国职业教育百强院校”“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全国先进办学单位”“全国就业先进院校”“全国煤炭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等一百多项荣誉称号,正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本科技术大学发展目标而团结奋斗,勇毅前行。

【扫描或长按上面二维码,了解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更多招生资讯】
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江航职院)于2004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改设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江西省技术工人养成学校(首任校长为时任江西省政府主席邵式平)和创建于1956年的洪都职工业余大学。中国工程院两位院士,强五飞机总设计师陆孝彭和K8飞机总设计师石屏曾先后担任过学校副校长和名誉校长。
2019年,学校积极响应国务院国资委、教育部等多部门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以新《职业教育法》坚持职业教育多元办学为契机,由中国航空学会发起,中国航空学会、军工思波通航共同组建智田教育投资公司成为学校新的举办者,形成以公益办学为目的的混合所有制社会力量办学体制。发起方中国航空学会将航空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实训基地、培训基地设置于学校。
学校是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国防动员部批准的首批定向培养军士试点招生院校,省市区多级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是国家人社部飞机维修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基地,航空工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航空工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江西省模具数控技术培训基地。学校还是全国航空类“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无人机协同创新中心、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和飞行器制造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首批江西省教育系统工匠学院。学校现有江西省双高建设专业群2个,省级高校特色专业2个。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服务、导弹维修及核技术应用等为主体的“三航一弹一核”的发展战略;以培养航空、国防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以服务国家级发展战略、服务国防、服务军工、服务低空经济为办学目标;对标世界技能大赛标准与训练方法,按照“以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创优”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办学思路,实行“依托航空、融学于做、理实一体”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鲜明的航空国防办学特色、多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迈入新时代,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服务航空、服务国防、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以“航空报国、追求卓越”为己任,汇集行业精英,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把学校打造成一所航空、国防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技能型高水平航空高等职业院校。

【扫描或长按上面小程序,了解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更多招生资讯】
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

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南昌市属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成立于2020年并于当年秋季首次招生,现有九龙湖、湾里、东湖三个校区。学院现有在校生近6000人,占地面积728亩,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近4200万元。现有专任教师472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教师257人。
学院设置“四系三部”,“四系”康养系、护理系、医学技术系、食品药品系,“三部”思想政治部、公共文化部、基础医学部。目前开办护理、助产、老年保健与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中医康复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口腔卫生保健、医学美容技术和药学、中药学、健身指导与管理等12个精品专业。配备1所二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
学院以区域“康养人才培养的基地、康养产业发展的引擎、康养理论研究的高地”为愿景,立足南昌,面向基层,辐射周边区域,聚焦大健康产业,努力建设一所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健康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访企拓岗促就业,多措并举谋发展,与136个校外实习基地深度合作、实现“教学—实践—就业”无缝衔接。学院是江西省医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单位,同时负责牵头组建南昌市托育产教融合联盟。
学院自觉适应国家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围绕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要求,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探索“服务、教学、研发”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和构建“大健康+”育人模式;面向大健康产业,致力打造五大专业群,即婴幼孕照护、康养服务与管理、康复技术与服务管理、中医药生产与加工、社会体育与服务等;积极培育盲人推拿、婴幼孕照护、口腔护理等人才培养特色。
学院重视国际化办学,与多个国家(地区)高校与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
近年来,学院获国家级教师奖项6项,省级教师奖项24项,国家级学生奖项28项,省级学生奖项95余项等荣誉。学院健康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入选团中央暑期三下乡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全国示范性团队。学院报送的案例《责任与爱心协奏育人与服务双彩》入选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优秀案例名单。学院获得全国妇联表彰颁发的“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并获批国家卫健委托育工作培训中心。

【扫描或长按上面二维码,了解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更多招生资讯】